D04:健康周刊·特别报道/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健康周刊·特别报道/专题
下一篇

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有多“急”?(2)

目前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更多仍限于京冀之间,合作形式多样,但关键的医保互联互通问题仍未有实质进展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由于地域政策各异等原因,实现医保和新农合的互联互通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新京报制图/王远征

  (上接D03版)

  ■ 热点讨论

  医疗一体化,三地该“协同”啥?

  帮助河北医院确立规范化诊疗流程

  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化发展,具体在医疗层面,应该是怎样的协同?河北省儿童医院院长石仲仁表示,北京各大医院有各自专业特点,作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北京不应单纯解决就诊人群的问题,是应解决学科的整体水平发展,这种对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将北京的医疗资源辐射到河北。

  作为河北的医院,向北京学习什么?石仲仁表示,应该是河北整体医学水平提升,这也涉及到管理人员准入、完善学科建设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去准入、去管理一所三甲医院,如果这个问题不向北京学习,给多少资源也没用,也就是解决几个有需求的病人看病问题,我认为这不是医疗整体问题。所以说我认为京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的是管理,还有学习。”

  在石仲仁看来,京津冀协作应该帮助河北地区医院确立标准化、规范化诊疗流程问题,无论是国有医院,还是民办医院,“不是说两所医院一弄个协议就开始,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

  技术协作方面,石仲仁认为,怎么将区域内的有需求的病人输送到北京,用北京的医疗资源为他们解决问题,这是解决个体需求,“也是协同发展的内容,通过项目进行合作,北京各个大医院要输送诊疗项目、技术项目,牵动和河北各医院的协同问题。”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也曾表示, 将按照公共政策的协调、规划的对接和卫生服务水平的逐步均置化这三个层面继续推动,促使北京更多的医疗卫生单位和河北地区做更深入的合作,“我们还会把其他一些医疗单位引入京、冀两地的医疗协作试点中去。今年,积水潭医院和崇礼县人民医院等的合作,都在深入推进。”

  实现三地医疗一体化的关键是什么?

  医保互联互通仍是关键

  对跨区域医疗机构及其开展,继“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也被多次提及,但对于什么是跨区域医疗机构、如何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有报道称,从已有实践来看,京津冀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形式,类似中国之前推行的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政策。

  庄一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更多停留在战略层面,以多点执业为平台,“第一步的合作应该是这样的,但这个层面的合作,往往会带来‘割麦子现象’,而非’虹吸现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长远的发展应该涵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学科建设等多个层面。

  对于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具体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曾提出五种办法:一是通过对京津冀超大型医院的拆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二是组建紧密型的医院集团;三是支持更宽泛的合作办医;四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制;五是发展远程医疗,在医保支付制度和医院价格制定上给与远程医疗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成立医联体其实不难,但关键是医疗保险能否跟上,否则医生如果在多点执业时出现医疗纠纷难以处理。”庄一强在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时曾公开评论。对于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探索效果,并不乐观。从总体来看,大多数仍旧停留在协议和规划上,并未形成实质合作。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关键是实现医保政策的互联互通。从现实来看,由于地域整体水平差别悬殊、政策各异、信息不通、机制不畅等原因,实现其医保和新农合的互联互通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2014年11月份,燕达医院纳入北京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范围和项目统一按照北京市各区县现行政策规定执行,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认为,两地卫计委把燕达医院作为试点首先发展,这是很大的支持了。怎么疏解各地涌入北京就医的患者,这其中存在很多难题,需要一个过程。例如,医保、新农合一起结算,由于结算标准不同、结算单位不同,存在很大问题。

  庄一强表示,两地医保目前尚未互联互通,其他方面,目前北京到燕郊也就只有一条高速可走,“这已经不仅仅是医疗层面的问题,也涉及政策、城际、交通等多个方面,属于社会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