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圈定截访“重点区域”,未免将责任心用错了地方。但各级信访部门“重点掌握”的红圈圈,应该画在民众高度关切的领域及问题上,而不是画在北京的市区图上。
昨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一篇署名文章引发关注。文章写道:南方某县信访局长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大地图吸引了我:居然不是当地的区划图,而是详尽的北京市区图,上边还画着许多红圈。问及原因,那位领导同志也十分坦诚:“每年赴京‘截访’的任务很重,不熟悉地理环境不行啊。”画圈之处,基本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区域。
圈定截访“重点区域”,似乎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意在熟悉环境、守土有责。不过,这样的责任心,未免用错了地方。
从2013年2月起,国家信访局即叫停非正常上访排名制度;去年5月,《国家信访局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实施,不再受理涉法涉诉及未依法逐级走访的信访事项。而来自国家信访局的反馈信息也显示,取消信访排名后,进京上访人次下降了36%。那么,既然效果如此明显,为何地方信访部门还如临大敌?
这表明,一方面,中央推进信访制度改革,为信访减压,并不意味着地方也会同步减压。国家信访局取消信访排名,地方未必一定会跟进。此前已有专家指出,取消排名只是信访改革的第一步,各级信访机构都应该建立全面高效的信访申诉渠道。只要渠道不畅,则越级上访、赴京截访的现象就不会消失。
另一方面,截访不止,也表明信访在源头治理方面依然很难。各级信访部门“重点掌握”的红圈圈,应该画在民众高度关切的领域及问题上,而不是画在北京的市区图上。这样的舍本逐末之举,只能是暂时掩盖问题,或者长期疲于追逐,并非治本之道。
以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泗洪县访民报社门口集体喝农药”事件为例,新华社的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喝农药的7名访民就该危改项目的补偿问题,曾正常信访29次,然而矛盾不但没能解决,反而一步步走向激化,甚至还出现在省信访局门前两次被截访的事情。可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对待民众诉求,及时将问题化解在当地,矛盾只能愈演愈烈。
来自国家信访局统计显示,目前信访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劳动社保、涉法涉诉等,这些问题占到了信访总量的70%以上。可见,信访问题根本上仍在于地方政府能否依法施政、能否直面民众的权利诉求。
说到底,地方信访部门应该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把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发生在当地的信访案件,努力提高办结率,“凿川当凿源,植木当植根”,而不是组织人手到北京“截访”。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