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燕东路开膛破肚后留“伤疤”
读了昨日新京报来信《道路施工别留下“烂摊子”》,我想起了前些天在朝阳区弘燕东路看到的惊险一幕。
当时,我开车行驶在弘燕东路上,突然,离我前方相隔了3辆车的一辆搬家公司厢式货车后门开启,一只椅子滚落下来,砸中了紧随其后的一辆私家车。原来,事发路段是块“低洼”地,比正常路面凹下去好几厘米;“低洼”地有两个机动车道那么宽,长达20米以上。由于颠簸,加上货车后厢门没有关严,才导致意外发生。从现场迹象可以看出,该路段被“开膛破肚”了,修复一新后却没有达到原来标准。很多车主停下车来纷纷指责施工“水准”太差了。
道路修复不达标,对车辆损害不小。一高一低路段生成的锋利路牙易成“破坏分子”,车辆经过很容易轧坏轮胎。在此,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对涉事路段进行修补,别再让其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出行了。 □王晓阳(市民)
“一线天”非机动车道很危险
日前有媒体披露了海淀法院今年前4个月交通事故类案件收案情况,显示最危险的交通方式是骑车特别是骑电动车,原因之一是在道路设施方面车辆之间仅一线之隔,缺乏隔离设施。
北京一些地方非机动车道狭窄,是不争事实。我最近一次逛街,看到很多骑车人竟然穿梭在机动车道里,幸好机动车道车辆不多。一开始,我还觉得这群人不守规矩,但后来发现,这些马路的非机动车道被护栏隔着,只有“一线天”的面积,骑车人如果稍不注意就会碰到护栏。此外,有些道路连非机动车道都没有。
其实说来,在那些车流量很小的马路,机动车道根本无需规划得那么宽,要是能留多一点空间给非机动车,那就好了。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根据实际,权衡考虑。 □赵华夏(市民)
部分地铁站口外道路难行
前两天新京报来信提到,地下通道环境卫生需改善。同样是交通要道,我注意到,北京部分地铁站周边环境脏乱差。比如太阳宫站、霍营站、回龙观站、北苑站外的环境就如此。我每次经过地铁13号线北苑站,都能看到那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街旁摊位乱摆,严重影响行人过往;道路没有硬化,尘土到处飞扬,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泥泞路,积水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道路一直没有安装路灯,晚上乘客只好摸黑行走,安全隐患重重。
我曾看报道提过,造成地铁站口外环境“不如意”,主要是因为“产权”不清,地铁方、建设方等单位在地铁建造过程中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可就是没有明确谁该为站口环境负责。
北京地铁多数站内环境越来越好,可像上述那些地铁站口外的环境,恐怕难以令人满意。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些问题,理顺各方责任,不能让这些地铁站口外环境成为城市一道灰暗的“风景线”。 □赵华锋(人大研究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