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特别报道
下一篇

王波 生为抗日 死又何惧

2015年06月07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密云西口外村的石崖上,至今保留着王波手书的抗日标语。

  人物档案

  王波

  (1911—1943)

  原名王慕禹,辽宁沈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三营教导员。同年4月进入密云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1943年11月11日,在指挥南香峪战斗时不幸受伤被俘,英勇就义,时年32岁。

  在密云北香峪南沟的苍松翠柏间,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纪念碑,72年前,抗日英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政治部主任王波便在此牺牲。

  在“救国救民”黑色字体的周边,刻着114字碑文简单概括了王波的一生。从流亡关内到考入大学最后告别妻子投身抗日救亡事业。

  而在密云西口外村的石崖上至今保留王波当年亲笔书写的一句标语:“反正杀鬼子给东北同胞报仇才是好男儿。”

  好男儿王波32年的人生在密云南香峪和敌人的血战中定格,绝不投降的王波,被敌人挥刀砍下头颅。

  东北沦陷 弃笔从戎

  王波出生在沈阳,家境贫寒,无力读书,但过人的才华得到岳父赏识并供其读书,彼时的王波立志当一名作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强占东北。血气方刚的王波告别新婚妻子,离别故土,流亡关内。之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并接来妻子陪读。

  此后日军进犯华北,平津危急,王波再也无法安心读书,决心弃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王波遇到中大学长白乙化,随他奔赴绥远垦区,加入共产党,参加垦区暴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两个月建起丰滦密根据地

  1940年4月,王波奉命率十团三营先期进入密云云蒙山区。由于云蒙山地处伪满与伪华北统治区的接合部,当地百姓不了解共产党八路军,见八路军进村就上山躲藏。

  王波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纪律,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村政权和救国会、自卫军等。他亲自到一些村做群众工作,用群众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宣讲抗日救国道理,还在山区崖壁上亲笔书写抗日标语。

  在王波等的努力下,群众很快发动起来,同年6月,以密云云蒙山区为中心、地跨长城内外的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

  坚守“无人区”直至牺牲

  密云县党史办公室曹友林介绍,1941年秋末,日伪当时在该地实行残酷的“集家并村”,制造了东西、南北各长约120华里的丰滦密“无人区”。

  彼时为第十团三营指导员的王波临危不惧,在十团主力转移到平北西部的情况下,他带领三营坚守根据地。没吃的,就吃野菜、树皮,房子被烧,就搭窝棚住,窝棚被烧,就住长城楼子。丰滦密根据地不但没被摧毁,反而越战越强。

  1943年11月,伪满军一个连窜到南香峪抢粮。王波率二连赶到南香峪,抢占北山有利地形打击敌人。敌人开炮轰击,一颗炮弹落在山顶上,横飞的弹片炸伤了王波的头部,他当即昏了过去。

  王波苏醒后,敌人逼他投降,他却坚贞不屈,敌人恼羞成怒,挥刀将王波杀害,并砍下头颅带回去邀功。

  王波牺牲后,战友为他树立了一块“救国救民”的纪念碑,王波的一生也正如碑文中所写的那样,“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