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下一篇

从《蒂凡尼的早餐》到现代女性的黎明

2015年06月1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

作者:山姆·沃森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年1月

  2015年4月11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人头攒动,虽然北京国际电影节一票难求的影片不在少数,但11日下午资料馆的观众却与平日略有不同,除了平日里那些执着电影、衣着朴素、不修边幅的影迷,不少穿着时髦、造型独特、举止优雅的时尚达人也都出现在文慧园路略上年头的资料馆小院中,所有的人都为一部电影而来——《蒂凡尼的早餐》。

  事实上,虽然像《教父》、《美国往事》这样举世闻名的影史经典拥趸无数,但如果论及社会影响和文化地位,《蒂凡尼的早餐》却未遑多让,甚至更胜一筹。作为大众文化ICON的《蒂凡尼的早餐》,早已超越了时间的束缚和国别的鸿沟,无论是蒂凡尼品牌本身,还是甜美的(甚至略显甜腻的)《月亮河》,都成为了具有全球性效应的文化坐标。

  美国著名电影传记作家山姆·沃森所著《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赫本、蒂凡尼的早餐和现代女性的黎明》无疑帮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来一窥这部好莱坞经典从小说改编到剧本,历经一系列的选角和拍摄风波,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这一电影制片工业流程中的林林总总。对于喜爱这部电影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来说),对银幕女神奥黛丽·赫本在影片拍摄前前后后种种细节浓墨重彩地描绘无疑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赫本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她拒拍了哪些镜头,为何开始不愿意唱那首后来家喻户晓的《月亮河》,而她如何将充满应召女郎气息的小黑裙改良成透着典雅与沉静的淑女服装……

  而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沃森并没有沉溺于将好莱坞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八卦花边简单地一一罗列呈现给读者,《蒂凡尼的早餐》远远超乎了电影拍摄期间的那些琐事。沃森将目光和笔触延展到一系列与赫本成名立万息息相关的影坛大咖和工业环境之中,不惜笔墨地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明星所身处的生存环境和工业生态,我们不仅可以一路随着赫本感受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的诚惶诚恐,也可以管窥到一部经典是如何在一波三折、互相妥协中勉强完成的全过程。

  但本书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无疑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保守的社会风气和作为电影审查利器的《海斯法典》对《蒂凡尼的早餐》的侵蚀。受制于当时保守的社会氛围和大众认知对赫本的完美想象,赫本对于出演一个应召女郎无疑顾虑重重,甚至一再想要婉拒这份邀约。但当时已然初现端倪的女性主义解放运动,伴随着渐趋宽容的社会舆论以及赫本本身对角色的全新调整与不同理解,终于使得那个举止娴静中透出几分顽皮和不羁的霍利·戈莱特利成为了不朽的银幕经典。赫本凭借她超凡脱俗的气质、极有分寸的举止和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塑造,将那个原本很难被普罗大众所认同的交际花,演绎得清新可人、仪态万方。也正是借由《蒂凡尼的早餐》,我们看到了那个清教氛围浓厚的保守美国,那个对于女性举手投足都充满了规训与教条的新大陆,那个在电影银幕上不谈性、耻谈性、拒谈性的好莱坞银幕,开始迎来了属于现代女性的黎明。

  □书评人 伯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