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短书评/书情
上一篇

短书评/书情

2015年06月1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厕所女神》

  作者:植村花菜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6月

  《厕所女神》原本是日本女歌手植村花菜的一首单曲,充满柔情,催人泪下。这本书和歌曲讲述了她和外婆的故事:她与外婆一起玩五子棋、吃鸭肉面,其乐融融,但童年的植村讨厌打扫厕所,外婆就告诉她厕所里有一个女神,好好打扫厕所就会像“厕所女神”一样美丽。进入青春期后,植村开始叛逆,也不再相信所谓的“厕所女神”,成年后回家也越来越少,后来,外婆去世,成了她一生的遗憾。如今回想往事植村才知道:时光匆匆变化,自己永远是外婆最疼爱的孩子;世事无常变迁,外婆一直是自己最深爱的亲人。

  《最美之物》

  作者:SML公司 编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5年6月

  安西水丸曾说,“纵有美的眼光,若无流通之所,则技艺只能搁浅;纵有流通场所,若店家目光愚钝,则又功亏一篑。”《最美之物》精选日本二十县市数十窑口成就的美好器物,讲述了民艺师成长与创作的一路甘苦,将陶艺传统和流通场所串联在一起,展开了一幅朴拙古雅又熠熠生辉的民艺之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匠人是如何经受历练,又以怎样心绪成就一件最美器物;我们可以体会真实民艺职人孜孜不倦的坚持,又以怎样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潮流。最美之物是朴拙日常之器,是温和、倔强的民艺之魂,更是认真生活的热忱之心。

  本版撰文整理

  新京报记者 黄月

  《先锋诗:语言,是一种开始》

  作者:耿占春 主编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4月

  辞海里并没有“先锋诗”这个概念,美国韦伯词典的界定则是“首先使用非正统或革命性的观念或技巧”的诗歌。上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同进入中国,作家诗人还没来得及分清二者区别,就被依次贴好了标签。“先锋诗”不是现代诗,也不是后现代诗。先锋诗并不是由内容与策略上的先锋性姿态定义的,而是由其内容之新潮和骨子里的反叛精神决定的。本书收录了臧棣、桑克、黄灿然等诗人作品,设诗选、诗论、翻译等小辑,我们或可一窥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一路走来在当下的阵阵回响。

  《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

  作者:保罗·洛克哈特

  版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6月

  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籍籍无名,而他的墓志铭却可以让你永远记住他的贡献,他的墓碑上刻着精确到小数点后35位的近似值——实际上,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计算这个数字。数学真的这样迷人吗?亚里士多德说:“数学格外地展现了秩序、对称和极限,而这些是美的极致形式。”物理学建立在“现象”之上,通常被认为是描述“现实”的科学,而数学以远离现象、超越现实的方式描述着种种“可能”之现实。如果你想知道数学家都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度量》或许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并带你投入精妙而艺术的数学旅程之中。

  《艺术家的责任:恐怖与理性之间的先锋派》

  作者:让·克莱尔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3月

  曾任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的克莱尔把注意力导向了艺术的政治责任,将自身提升至权威经验的做法,原本只会出现在宗教信仰或政治独裁中,而现代艺术显然也在如此召唤它倾听者的顺从与狂热。先锋派曾被认为代表了进步与革命。让·克莱尔用富有历史性的分析表明,先锋派不仅以极左与极右的政治乌托邦为原型打造自己,反过来也为其提供了基本信条。先锋派和此类乌托邦同样具有暴力性,同样仇恨传统文化,且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终将反人道主义确立为行动的纲领。

  《雪山短歌》

  作者:马骅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6月

  马骅左手小指头天生短一截,于是吉他的几个和弦弹不准,他索性发明了几种指法,居然也自成一格。2003年,他远赴云南德钦明永村当志愿教师,次年6月,他在一场车祸中被抛入滚滚澜沧江中,他那把断弦的吉他就没人再弹了,那年,他32岁。马骅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前往雪山脚下的云南村落,于此生活,于此死亡。《雪山短歌》节选了他在云南的时日和作品,包括马骅遗作中的40首诗和7封书信。作者带给我们鲜活的雪山印记,那个遥远的云南小山村跃然眼前。只是生命突然中断,他在万里之外朝拜云霞。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特德·姜科幻小说集》

  作者:特德·姜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5月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科幻小说集》

  作者:特德·姜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5月

  年纪轻轻的华裔作家特德·姜只写中篇或短篇科幻小说,却包揽了美国所有科幻大奖。从他身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上世纪阿西莫夫和西奥多·斯特金所焕发出的经典哲学科幻的怀旧光辉,而且能感受到富有现代感的科幻惊奇与非科幻小说所具有的无法逃避、悲天悯人的宿命感。

  他的小说凝聚着人性的智慧和理性的热情,《你一生的故事》源于他对物理变分理论的兴趣,他说:“如果没有科学上的猜想,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有温情和让人讶异的感人高潮,温情和高潮就仅仅是功能性的东西,这也许有些不可思议。”由此,科学性为其文学性和故事性提供了基础。在这篇小说中,外星生命颠倒了因果论,知晓未来成为生命的责任,当你放弃自由意志从而预见未来,便永无可能违抗命运,“香烟两头都是记忆的烟灰,没有燃烧的一头也是一样”。地球人对未来的无知与对选择的恐惧,跟外星人已知未来却无可避免终要抵达那里相比,都是同样的无法避免的悲剧。

  人工智能是科幻小说的古老母题,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被一再书写。与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的设定不同,《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告别了维多利亚时代科技观念所许诺的不真实的欣欣向荣景象,书中的主人公与核心科技在边缘状态挣扎,他们只是被时代的浪涛所裹挟的寻常事物,并没有伟大和正面的光辉,因此全篇被压抑的基调所主导,虚拟生命从而在读者眼中具有了人类的特征。他们到底是动物,是人类,还是其他某种新的生命形态,这个问题被反复讨论与追问——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在姜的小说中并不是“冷”与“暖”的对立,故事的人文情怀与作者的理性主义相依相融,最终使得姜的科幻世界变得丰满温情、有血有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