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拿“转世党”当旅游资源不大妥

2015年06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说到灵魂转世,我们通常会觉得,这是玄虚的文学化臆想。可新京报日前一则报道,让不少人嗅到“灵异”气味:报道称,湖南侗乡上百个村民自称“再生人”,自称死后转世,有前世记忆,有人两岁起就会讲“前世”,有人还与前世亲人再续前缘。对此当地官方希望“保持再生人的神秘感”,并借此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拿时下的通俗概念来说,再生人也即“转世党”。而从对“再生人”的既有研究看,其有些共同特点:如上辈子多是非正常死亡;转世投胎以后,多是投到自己家族内部。因此,“再生人”讲的故事或内容,也只有家族的人在场证明,外人都是通过其转述方能获知。而这也决定了,他们讲述的过去之事难以被证实。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事实调查、案件分析,都讲究可证实性,这在科学上称为可重复试验。而从社会意义上要证明某件事存在或发生过,除了当事人自述,还须得到旁证。而眼下所谓的“逻辑自洽”,主要就是其家族中的人来协助完成,这形成了某种闭合关系,也决定了“再生人”所述很难被证实。

  再生也就是说是同一个人,而若要用生物学解释框架分析,或许相对容易:目前最有力的科学证明就是进行DNA鉴定。如报道中说道有父亲认为女儿就是29年前溺亡的亲生妹妹,而要证明这点其实只需检测DNA的相似度即可。如果该父亲跟所谓“转世者”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95%或以上,则可认定他们是父女,如果只有25%-50%的相似度,就有可能认定他们是兄妹。还有种DNA身份认定,是线粒体DNA鉴定——因只有女儿能将其线粒体DNA再传递给下一代,母亲的线粒体到儿子那里就“断代”了,线粒体DNA一般只通过母系遗传。

  从生物学标准看,人们只是像父母,而非父母的再生,因此世界没有一模一样的再生人,即便容易被视作“再生”的克隆人,其后天环境也跟“原型”有别。而从心理学分析,会发现“前世记忆”跟神秘文化氛围有关,它很容易得到父母、家庭和周围社群的信息暗示,让他们对碎片化意念信以为真,并将其认作前世发生的事情。事实上,“转世”概念也更多地跟宗教、风俗联系在一起,并较多地发生在欠发达地区或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

  当然,有些现象很难用科学话语去阐释,唯所谓的科学是从,有时也是种迷信,所以当地的“再生人”现象完全可从多维度去解析。但可以肯定,对政府部门而言,不应该总抱着消费思维,将其视作发掘旅游潜力的筹码。要看到,很多“再生人”的生活都很贫困,对政府而言,予以救济助其脱困显然优于打旅游的算盘。

  □张田勘(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