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记者日前暗访发现,开封市一家民营饮品企业“傍名牌”生产销售问题饮料长达五年,其“李鬼”饮料销售网络遍布全国。18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涉事企业已被整改,但大量问题饮料未被查封,目前不知去向。
开封市“李鬼”饮料企业能够证照齐全“傍名牌”,并且造假历五年之久而不衰,产品遍布全国,俨然成了“名牌企业”。这家企业为何如此牛气,当地有关部门平时是如何监管的,值得追问。
目前,郑州市管城区工商、食药监、公安目前只是查封了问题饮料的销售单位——和其正(大连)食品公司在郑州的经销点。整改通知发出后,没有下文,位于家门口的造假企业并未受到实质性查处,为何造假企业会受到如此呵护?
只需“回味”一下当地政府部门的自我辩白,或许就不难窥见其中的疑点。
采访中多个主管部门说,涉事企业虽然问题不少,但都证照齐全,“查处难度大”。这是什么逻辑?证照齐全难道是免除监督的金牌?如果这是懒政的托词,倒也罢了,这背后是不是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员有利可图之下的不愿查,不能查,不敢查。
明目张胆“傍名牌”行为已经存在5年时间,工商机关为何没有发现?开封市工商负责人的回复是:“主要是他们生产的这些产品不在开封销售,未曾发现。”工商打假难道只打本地市面上销售的商品,工厂生产线上的,仓库里的假货难道就查不得?
而民众举报后,记者找上门来,堆积如山的“汾兰和其正公司出品”饮料这时却不知了去向。问开封市食药监部门,回复是,他们已立即展开调查,并下达了整改通知。而工作人员承认,场内库存饮料并未被查封。如此放“空炮”,是在执法,还是在纵容?
更有食药监部门的负责人说,“整改不等于产品有问题,无法查封”。这就更不是面对问题应该有姿态,而更像在为非企业背书和辩解。这又是出于怎样一种怪诞的护企情结?
郑州问题饮料“傍名牌”五年未发现,谁让“李鬼”证照齐全“傍名牌”?公众需要知道问题饮料背后的真相。
□常金沙(公务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