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新食品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新食品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全世界为食品安全操碎了心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食评

  上周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一场国际研讨会也在北京举行,全球四大国际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世界银行都受邀到场,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食品安全、国际共治”。

  “国际”这两个字看上去似乎离大家很遥远,其实当你从超市购买一袋进口饼干时,就触及了食品安全国际共治的问题。

  令食评君惊讶的是,在2004年到2013年这10年间,中国食品贸易额增长了260%,正在成为最大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国。就在大家痴迷于海淘和代购时,去年有482.4亿美元的进口食品打进了中国市场,年增长率已达17.6%。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这场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食品原料对外依存度在逐渐增加。2014年我国进口粮食约1亿吨,其中大豆占比约为70%。此外肉类产品消费需求缺口显现,乳品进口量也急剧攀升。

  全球化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涮羊肉,有可能是中国产的,也有可能是新西兰产的;又如辣椒,可能产自中国,也可能来自印度……食品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丰富了食物来源,却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使产品溯源变得复杂。

  这种全球化的供应链,几乎让全世界为此操碎了心。

  连拥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美国FDA驻华办公室助理Patrick Bowen也承认,全球化的食品供应链正在对美国FDA提出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美FDA变革了组织机构,在国外设立办公室,组织相关检查和人员团队。

  说到食品全球化供应链就不能不提互联网。这种购物方式很容易使食品流通打破国界,丰富了大家的选择权。然而互联网无界,监管手段有限,如何实现区域间的风险共治,如何做到法律和标准上的衔接,这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了道难题。

  食品引进来需要协同共治,企业走出去也需要标准衔接。在食品出口方面,中国企业曾因农药残留、添加剂含量等问题遭扣留或召回;国外食品企业也曾因我国添加剂标准缺失等问题在华遭遇尴尬。

  总之,食品安全可细微到百姓的油盐酱醋,也可扩大到全球政府、组织、企业间的互通合作,咱们老百姓以后再聊食品安全问题,也可以有点全球视野了。

  □郭铁(新食品周刊记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