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上一篇

美国“冲突餐厅”的中国启示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食界前瞻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家“冲突餐厅”成为明星:它只卖来自跟美国有冲突的国家的风味美食,且每6个月变换一次菜单和店面,每次都与冲突国的著名餐厅合作,从阿富汗到委内瑞拉,再到古巴。餐厅的运营经费来自于一些基金会、机构和个人捐助者,当然还有销售收入。

  国内餐饮业能从这个火爆一时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显然,一味依靠传统模式、传统招数越来越行不通了,今天的餐饮业越来越成为全新的“创意产业”,没有创意、不敢创新,不能及时完成转型和升级,将越来越没有“钱途”。

  业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国餐饮业已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拐点提前到来,步入“十年低谷期”。但无论哪个行业,低谷期一样有明星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是餐饮企业集体坍陷的理由。尤其是今天的餐饮,看似需求复杂多变,实则创新空间无限。如果经营者能深刻洞察消费者的“痛点”,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势能,创造并引领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追捧心理,就有可能得到大把出彩的机会。

  首先,“安全”是当下需求强劲的一张王牌。食品安全让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应运而生的是,突出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企业,受到普遍欢迎。各类健康主题餐厅的影响与日俱增,主打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选用无污染的野菜粗粮、强调采购安全健康的食用油、推行少盐少添加、建设自己高品质生产供应基地等等,成为经营亮点。河南一小伙开创的绿色健康餐厅,就提出拒绝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无油无烟操作,采用煲、蒸、煮、煨等传统烹饪方法,利用一次性竹筒器皿和滋补材料,做出富含养生、养颜、滋补的竹筒饭,结果赢得了众多的回头客。

  其次,“个性”是最有可能聚积流量的洼地。餐饮消费越来越讲究“场景感”,什么样的日子、有什么样的心情,往往成为选择地点的重要依据。因此,定位大众市场和物美价廉式需求的餐饮,虽可能赢得活下来的一席之地,却不可能是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人气品牌。

  “无个性,毋宁死。”这就是今天餐饮竞争的新特征。因个性而成为话题,因话题性而带来人气,应该成为众多餐饮企业转型时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此外,不会讲故事的餐饮企业没有未来。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曾让多少人慕名品尝海底捞,去海底捞后的体验又成为了多少微博、微信主人“晒照片”的主题。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最艳羡、也最头疼的一项基本功:该如何讲故事?

  不管黄太吉们、雕爷牛腩们能火多久,但它们赢得公众关注度的能力的确令人刮目相看。这些新品牌的创始人深谙这个时代的传播之道,擅长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让品牌实现声名鹊起。

  深陷互联网+时代,一切行业可能都已成为内容产业。今天的消费者不仅仅喜欢享受美味的菜品,他们的味蕾早已不胜其烦;他们如同李敖所说的,不但喜欢吃鸡蛋,还喜欢认识下鸡蛋的“老母鸡”。所以,那些有温度、有湿度、有初心、有情怀的创业者才会成为被津津乐道的口碑人物。

  □李志起(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 征集令

  新京报《新食品》周刊开设“新食评”版,每周二出刊,聚焦食品行业各种新锐观点。您的评论文章不必面面俱到,但求视角独特。

  评论稿件每篇约1000字-1500字,注明“新食评”版稿件, 传至邮箱xjbxsp@163.com,并写上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