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上市公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上市公司
上一篇

救市护盘 上市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谈

  上周,股市在冰火两重天中煎熬,面对连续暴跌态势,监管层连发数道金牌,降准降息,调降交易结算费用,进一步拓宽券商融资渠道,券商自主确定强制平仓线,依法查处恶意做空者,将减少IPO发行数量,多渠道引进长期资金入市……如果按照惯常预期,可谓政策利好一个接着一个,然而市场走势依然令人大跌眼镜。跌停之后还是跌停,股市哀鸿遍野。

  当受伤太深的中小散户发出“救市如救火”的呼声、监管层也在不断将手中的政策和资源筹码抛向市场时,最为尴尬的夹心层群体,莫过于欲跑不能、欲留则亏的上市企业了。基于经济人理性,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在多空博弈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于后市走向的预期,上市企业本可以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然而在当下的微妙时刻,上市公司一旦再次出现集体减持,势必遭到舆论“追杀”、股民痛斥,乃至监管层的行政干预。

  此时此刻的上市公司已经不能用纯粹的市场抉择作为走或留的判断。“救市”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不少上市企业或自觉或不得已的立场。首先是基金业协会倡议,不要盲目踩踏,紧接着13位私募大佬集体唱多。作为与上市公司关联紧密、大量持股的机构投资者,如此表态必然会连带影响上市公司的后市动作。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6月26日至6月30日,从上证指数破位,跌停潮连续出现以来,开始停牌的上市公司累计54家,而7月1日至7月3日期间,开始停牌的公司共102家。虽然有声音称,众多上市公司火线停牌堪称业界良心,至少给了在暴跌窗口期持股的股民一个缓冲期。但上市公司集体停牌,无论是否真出自“救市护盘”本意,投资者未来依然会面临补跌风险,这取决于企业停牌期间,是否真有重大的利好事项披露,还是与之相反,是更为糟糕的消息传出。即使停牌企业本身业绩无忧,在停牌期间市场的大势一旦继续下行,公司所在板块投资者因大势陷入集体恐慌情绪,就会导致上市企业复牌后,遭遇市场的非理性抛弃。

  而那些被视为“护盘”的主力蓝筹股,比如石化双雄以及银行股等,等于用一己之力承担股市大盘下跌的如山重压。虽然有评论称,此举同样是上市企业维系股市健康走向、从而保障切身利益的自救行为。但关键就在于,如果大盘继续下压,“护盘”的上市公司还有多少底气抗压?一旦手中筹码用尽,就意味着股市即使发生重大调整,“护盘股”也再无进退挪腾的空间,其付出的代价谁来补偿?依然充满了未知数。

  最后,减少IPO发行家数及筹资金额,对那些排队至今的准上市公司来说,其中苦涩不言而喻。它们虽未上市,却已经分摊了巨大的“护盘”成本。

  救市护盘,正在成为上市公司不能承受之重。事到如今,各家恐怕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为之前胜利摘果的机构投资者买单的,不仅有可怜的散户,也有身不由己的上市公司。

  □毕舸(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