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流量不清零是“伪利好”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行业观察

  流量不清零受益用户有限,应采取更积极的监管政策推动电信资费优化,采用“越用越便宜”的方式,鼓励用户多使用。

  手机流量用不完,可以“打包”下个月用了。

  9月29日下午,三大运营商发布通知,作为落实国务院“提速降费”工作部署的重要措施之一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将于10月开始实施,月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次月底前使用。例如,10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11月底前使用,后续月份以此类推。

  运营商将这种做法称作“单月流量不清零”,这明显和此前媒体呼吁的“流量永远不清零”不一致。有人说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运营商吃力不讨好,一个明显的让利行为,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改造系统,可离媒体和用户想象的结果有明显差距。国务院办公厅多次督促,工信部数次“喊话”,就出来这样的结果,确实很难令用户满意。

  可是随着“流量不清零”呼声不断高涨,专业人士对国际运营商资费调研发现,在国际上,并没有发现真正的“永远不清零”的套餐,仅有几个运营商推出了类似我国运营商即将实施的“单月流量不清零”政策,而且还有相当高的门槛,如有的运营商要求只有1G以上的流量可以滚存到下个月。

  国际上没有,运营商投入大,用户不满意,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试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流量不清零,是真实的需求吗?不选择套餐,不就没有清零不清零的问题了吗?运营商推出套餐的目的,和超市里的“买八送四”没什么区别,就是打包优惠。在基本资费的基础上,运营商推出各种“优惠包”,同样的价格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出于通信服务的特点,运营商在制定月套餐时,前提就包括了在一个月内使用,用不完到期清零。用户选择时,实际是接受这些条款的。但用户并不满意,原因并不只是流量清零,而是流量套餐超出后的资费明显高于套餐内资费。

  其实月套餐并不是流量首创,而是语音、短信,最开始推出的月套餐也是语音,用户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选择的档次比较少,很容易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同时由于超出后资费差异不太大,用户也可以接受。

  与之相比,流量套餐的套餐内外价格差异太大了。例如,中国移动的自选套餐,套餐内最高达到280元11G,折合每M不到0.025元,而套餐外价格是0.29元/M,相差了10倍多。结果是,套餐内流量没用完,用户不满意,而超出套餐后,用户又不敢用。一个好的套餐,应该是能够鼓励用户多使用才对。中国移动正策划推出“越用越便宜”的阶梯定价,没有套餐,使用量越多,下一单位的价格越低,这就是不错的想法,可以有效解决用户不敢用的问题。

  “套餐不清零”不是真实需求,是“伪需求”,优化套餐结构,减小套餐内外价格差,对用户才更有利。运营商需要考虑,不仅要服务好那些每个月花费较高的“VIP”客户,还要能够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体验到通信技术带来的好处。而行业监管部门,则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限制垄断、鼓励竞争、价格上限管制、落后区域政策倾斜等手段,推进行业服务不断提升质量。

  □付亮(独立TMT分析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