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僵尸企业”不除,经济风险难免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画/陈冬

  远观经济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风险周期,包括债务和各种杠杆在内的风险考验中国经济的安全系统,特别是企业债的风险,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

  近日,高层就清理“僵尸企业”不断释放信号。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调研时也强调 “要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向“僵尸企业”宣战,这是迄今为止在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和消融系统性风险方面走出的关键一步。“僵尸企业”的形成,是一个多年来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导致的疑难杂症。过去多年,中国经济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越是下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却越是严重。

  从中国“僵尸”企业目前的情况看,大体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僵尸企业”大多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在地方的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政府出于维稳等各种考虑,既不让这些企业破产,也难以使其获得新生,只能通过银行或政府的不断输血维持现状。第二,“僵尸企业”所在的行业大多是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从经济效益而言已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但地方有就业和GDP的考虑,不让这些企业破产重组。第三,“僵尸企业”从产业来看,基本属于比较低端的制造业领域,属于一低(低附加值)和“三高”行业。最后,“僵尸企业”大多占有很多政策和信贷资源,债务负担沉重,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

  应该看到,僵尸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雷区和集中引爆点。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风险周期,包括债务和各种杠杆在内的风险考验中国经济的安全系统,特别是企业债的风险,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债务占GDP之比超过了113%,远超90%的国际风险阀值。

  银行不良贷款的飙升和企业债违约事件的爆发,一方面和当下的经济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大量的“僵尸企业”占有过多的信贷资源,导致信贷资产的质量严重下滑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在“僵尸企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资源的错配极为严重。仍然以信贷资源为例,尽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目前中国的M2高达135万亿,但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远高于欧美等国,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大量的“僵尸企业”占有了信贷资源,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发行货币越多,流动性越紧张,资金的价格越昂贵的”怪圈。在“僵尸企业”效益低下又不让倒闭破产的情况下,契约精神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失灵,企业抓住政府喜欢GDP的心理,进行政策套利,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在“供给端”基本追求产业低端,但又能很快见效的产业,这使得中国经济升级的阻力巨大。

  就此而言,下决心清理“僵尸企业”,既是中国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供给端”的真正升级。如果下决心破除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干扰,按照市场的法则让“僵尸企业”出局,产业竞争的思维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企业的供给端,企业和政府将不再以规模和低端来追求华而不实的GDP,而是会转向高端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一旦以改革和市场的原则让“僵尸企业”出局,这个怪象自然就会消除,银行的隐形金融风险也将大大的降低。

  □马光远(经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