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上一篇

国故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作者:赵园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赵园的《家人父子》应当说是一份来自传统中国的导游手册,引领我们深入明清之际的士大夫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一窥内闺庭院中夫妇父子之家事。赵氏著作揭开了看似僵化的礼制生活的另一个更日常、更普通的一面,在这一面里,礼固然是遵守范式,但却未必是对其严守、不逾跬步,真正以礼来自制的士大夫家庭其实绝少,更多的人发现所谓礼仪纲常其实并非严丝合缝,而是中间有着大大小小的穴隙,这些穴隙也就是所谓的“人情”,正是它们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主体。这世上本来就有种种夫、种种妻、种种父、种种子,万千不一,是绝不可能以单一的礼仪来绳之的,所以我们惯常依靠礼对传统中国家庭伦理的想象,常常正是作茧自缚,束缚了自己的想象空间,《家人父子》恰恰揭开了人情中最温厚、最真切的一面。对经历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传统社会的崩解、伦理道德的剧变而渐感无所适从的今日国人而言,赵园这本不过二百余页的小书的意义,恐怕不仅仅是从三百年前传来的一声温情而苍凉的慨叹了。(李夏恩)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

  作者:陈世骧著、张晖编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月

  学者张晖编选的这本《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可谓集陈世骧先生一生学问精粹。陈世骧是海外第一代华裔人文学者,一生著述以中国古典文学最为著名。陈世骧中文论文和译文最早由弟子杨牧(王靖献)编选入《陈世骧文存》,大部分以英文写成的论文未结集,但台湾早有译介,并流传播布于海内外古典文学学界。

  陈世骧最著名的学生,诗人盖瑞·斯奈德描述他的导师:“他热爱诗歌,理解深切;他热爱生命情调。他可以凭记忆引法文诗,随便哪首唐宋诗词他几乎都可以默写在黑板上。”如今,我们在这些文章中,除了读到一个学者的学养、观点,亦能看到一位去国离乡的知识分子对母语文学传统的眷恋。(李昶伟)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作者:黄一农

  版本:版本:中华书局

  2015年7月

  近年常可从内地报章上看到台湾从事科技史研究的黄一农院士埋头钻研《红楼梦》的报道,现在他这皇皇两大册奇书终于面世,成绩果然不凡。他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优势,也整合了更多新发现的材料,但关键是从前人并不注意的曹家先祖曹振彦入手,又深入发掘了曹雪芹人员繁杂的“朋友圈”(作者称之为“一小撮具‘受难者家属’身份的宗室”),从而提出了《红楼梦》所写恐非曹雪芹一人家世,而“很可能是以其本身或自亲友们听闻之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弘庆、明珠、傅恒等人的一些家事作为创作素材”的结论。这一结论不是用文学批评的方法经主观内省判断出来,而是由细密的考证的方法经过大量史实史料推断而来,显然是更具说服力的。这是对当年胡适、俞平伯的新红学派的否定,却也是最好的继承。多年以来红学界已毫无生气,本书则可振聋发聩,其学术地位当不亚于半个多世纪前周汝昌先生之《红楼梦新证》。(刘绪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