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么分裂,“师父”知道吗?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今日看片】

  过于强大的价值观,破坏了《师父》这部电影。这种破坏性从人物延伸到台词。从人物来说,你实际可以把电影里的人看成一个人,也就是徐浩峰。无论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他们都有着罕见的一致口吻。

  《师父》是那种让你不忍心批评的电影。

  相较于之前的大多数港式武侠功夫片,它显然在境界要高一个层次。如果说之前的港式武侠片中的武侠更多的是个噱头,是个视觉上的奇观,那导演徐浩峰则相对实在地建构了这个世界的规则,让它有了真实的质地。

  这个规则有武术这个层面的,他前所未有地精细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武器、功夫手法,还有门派比武、开馆等规矩,看这些东西会让你有一种知识性的乐趣。从这点来说,他的电影有点知乎的味道,当然他也不可能完全写实,他在真实与野狐禅之间的分寸拿捏得很好。他始终有着一种能力,就是让扯淡变得有真实的质感,让过日子有玄学的味道,让市井有贵族的气息。

  这个规则也有价值观层面的,在徐浩峰眼里,这个民国武林,无论是拉车的脚行,还是开武馆的武行,他们都坐卧有制,行事有节,他们并不是对这个世界懵懂不知然后浑浑噩噩度日的粗人,他们都有着一句道破天机,对自己所作所为能够做简练而又形而上总结的能力,这显然与我们对底层的认知大相径庭。简而言之,这都不是一群被生存本能驱使的人,所以徐浩峰虽然拍的是武人,却比中国任何一部电影更贵族。看完这部电影,你或多或少有点对前人风骨的向往,虽然代价是影片中对人间各种事物无所不在的阐释和说教,也要比港产动作片在这方面的毫无知觉要好得多。

  但也正是这种过于强大的价值观,破坏了这部电影。这种破坏性从人物延伸到台词。从人物来说,你实际可以把这部电影的人物看成一个人,也就是徐浩峰。无论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他们都有着罕见的一致口吻,人物的性格也都差不多。他们大体严肃,却偶有冷幽默,有现实的目的,却有着自己的操守。他们只是徐浩峰的一个个分身,假装在扮演这个世界。

  至于台词,单拎出来,都是能让人心醉的金句。但如果句句都是金句,更重要的是,这种金句都不是为叙事服务的,而是徐浩峰借人物之口在抒发他于人于事的感慨,那对叙事就会产生强大的干扰。显然徐浩峰太爱那些台词了,为了这个台词他情愿阻断整个叙事节奏。同样是徐浩峰编剧,但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这方面就好得多,王家卫知道诸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样台词的浓度与硬度,所以他有大量的情节和情绪上的留白去映衬它,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得有足够的湖面去容纳,才能泛起美妙的涟漪。

  这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东西,徐浩峰在影像与情感上追求节制,但在台词的使用上却极其铺张。这种分裂就像是他骨子里的东西,这在他影片的其余部分也比比皆是。

  比如他显然喜欢那种泾渭分明的纪律感,他的电影构图都充满着那种严谨甚至是呆板的趣味,但他也喜欢那种天外飞仙式的冷幽默,比如影片里面的“去巴西种可可”这种梗,它就这么没头没由地出现,不给任何提示和过渡。他对主人公显然同情,但他又会忍不住调皮地去解构他,比如影片最后大决战时,廖凡本来上一秒要英勇地与天津武林决战却又下一秒像小丑似地逃跑,当然你可以用一些缺点来丰富这个人物,但在高潮时刻这么弄,我只能说是徐浩峰对于好莱坞叙事的深刻不信任,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不信任,当主人公将要成为英雄时,他恶作剧式地把他绊倒在地。这种正与谐、流畅与生涩的生硬对接,成了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甚至可以说,徐浩峰对于自己钟爱的逝去的武林,态度也是分裂的。他基本上把民国武林写成了一个理想国,这是他对当下伦理崩坏道德失序的一种批判。

  但他与一般的民国爱好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喜欢的只是规矩本身,它的肃穆,它的节制,他相信那些繁复规矩束缚下的人更有尊严,更有气度,也更有美感,而人性本身从古至今都会克制不住地狡猾卑劣。

  □梅雪风(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