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万科股权战,资本博弈应超越情怀纷争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万科股权之争不足为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而言,只要将这类纷争磨合导入市场规律框架下,那其出现再多,都不是坏事。

  在中国地产界,王石可以说有着“教父”之名:他一手创办的万科已成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他牵头设定的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已成为中国企业标杆。在过去多年里,“地产教父”王石也很淡定优雅,攀登珠峰、哈佛游学……他的个人辨识度,也已日益超出商界范畴,而逐渐成为大众偶像。

  但这两天,宝能系对万科股权的突然狙击,却让王石无法再继续淡定下去。12月17日,在宝能系稳坐万科第一大股东宝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王石正式向大股东宣战,明确表态“万科不欢迎野蛮人”,直指对方“信用不够”。这也引发了行业乃至社会的热议。

  虑及万科与王石的关联,在万科有旁落他人之手的危险之下,王石陈词激烈的喊话情有可原。而就眼下看,审视这场纷争的视角,更应回到市场本位上:宝能系资本搞杠杆收购,确实挺“激进”,但目前还难说其动作逾越了法理。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产权经济,万科是王石的也是万科4万名员工的,更是万科全体股东的,说到底,股东大会才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情与理的矛盾,向来是说不清的。面对万科这样的人格化企业,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系之间的矛盾也同样说不清。鉴于此,倒不如跳出站队角度“作壁上观”。证监会发言人针对宝能系收购万科一事,昨日就表态,“市场主体之间,收购与被收购是市场化行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监管机构不会干预。”

  对宝能系收购万科一事,涉事两方隔空喊话是一回事,但真正要有一个结果,恐怕还是要坐下来谈谈,甚至要像当年的“君万之争”一样,免不了一场“刀枪相对”的博弈。所谓“刀枪相对”,不是让两方陷入无序之斗,而恰恰是要两方抛开口舌之争,在合规合法的框架下动用自己的筹码,主张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在这方面,昨日下午13:00起万科停牌筹划资产重组,就迈出阻击的重要一步。

  宝能系收购万科,让人想起2005年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同样是杠杆收购,收购的一方也同样被当做了野蛮人。2015年是曼联被收购十周年,十年间,曼联俱乐部的市值比当年翻了一番,这一收购也成为了美国资本入主英超俱乐部的成功范例。可以肯定的是,曼联能够有今天,证明格雷泽家族不仅付出了金钱,也付出了经营的智慧和化解对立与敌意的耐心。

  而相比普通的收购,宝能系收购万科,除了需要付出资金成本,也要担负一定的信任成本。而今,对于王石的激烈言辞,宝能淡定隔空回应,“公司重视风险管控,重视每一笔投资……恪守法律,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宝能的回应颇有格雷泽家族当年的风范,但简单的回应还需要更多的践行,像郁亮昨晚说的,宝能说的“相信市场的力量”,不代表钱就是一切,有钱也要守规则;而对一贯优雅的王石来说,现在也要考虑如何优雅地应对。两方的博弈,决定了万科和曼联最终的相似度。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运作而言,只要将这类磨合导入市场规律和法律规制框架下,那其出现再多,都不是坏事。

  □杨国英(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