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跨境电子支付作为信用货币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强化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支付货币功能,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的美联储加息,为人民币市场带来了阵阵寒意:据《新京报》报道,继上周五在岸人民币汇率结束十连跌之后,12月21日人民币中间价亦实现上调,终止十连跌。
在人民币以毫无悬念的姿态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显示出新兴市场对于美元波动依然十分敏感。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去美元化的过程,但人民币转为盯住多种SDR货币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之前,提升人民币的海外使用率也是“去美元”的重要一步。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货币从国内的使用到国际的使用,将功能从国内领域扩展到国际领域,跨境贸易和跨境金融交易都与此相关。跨境电子支付作为信用货币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强化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支付货币功能,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个人用户跨境支付场景主要分布于跨境网络消费、跨境转账汇款,其中用于跨境网络消费的跨境支付网民比例高达65.7%。而在跨境电子支付方式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便捷性更受网民青睐。
2013年,以支付宝、财付通、银联为代表的17家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首批取得了跨境电子支付试点资格。数据显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2014财年跨境支付总金额已经高达3.87万亿元。
“双十二”以及“黑五”等买遍全球的海淘行为爆发,尽管一方面引发了国内消费外流的担心,但同时也显示了另外一种趋势,不同于贸易结算货币使用上的话语权偏弱,人民币的“强势”使用和清算正在以居民海外消费推动的方式进行。
由于境外消费体量巨大,以往单纯的支付结算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大妈”的海外购物,使用国内常用的支付方式能够更为获得她们的青睐,这也是促使国外商家接入银联、支付宝等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的重要动力之一。根据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其目前在海外已经接入线下门店超过5万家,已经覆盖用户的衣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行业。
此外,在人民币改变单边升值预期之后,对于境外消费的消费者来说,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的动力更强。而消费者对实时货币转换清算、汇率风险规避、境外消费贷款等需求,进一步也要求支付背后的清算系统的完善,这也带领着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需求不断向“深水区”挺进。
据外汇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此前介绍,自3月份以来,单月跨境收支额已连续6个月超过3亿美元。有分析预计,海淘市场今年将突破600亿人民币,代购市场超过1000亿人民币。
因此,对于海外购物导致消费外流其实并不必过于担心,相反,借助于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不断国际化,海淘的爆发式增长,对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也是有巨大好处的。
□边际(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