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延伸】
“安心饭菜,邻里共享”、“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回家吃饭”的两句宣传语,几乎概括所有“家庭共享厨房”O2O的核心价值。然而,当白领们通过“家庭共享厨房”吃到久违的家乡味时,或许并不知道,平台另一端做饭的除了邻居阿姨外,还有雇佣的职业厨师。而在缺乏相应的监管下,家庭厨房的食品安全质量几乎全靠自律,其合法性也游走在法律边缘。
硬伤1
职业厨师“枪手”上阵代做饭
“情怀”是许多共享厨房O2O平台都愿意讲的故事。以北京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家平台为例,“回家吃饭”的宣传语是“用家里饭温暖你的胃”,“小e管饭”的宣传语则是“分享人情味”。
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真正的“阿姨”出菜效率低,许多平台会雇佣职业厨师,并非像其宣传的那样出自邻里之手。“一些平台会为职业厨师免费提供做饭场地,并给他们开工资。通常来讲,平台上职业厨师和阿姨们的数量会各占一半,有的甚至全部由平台雇佣的职业厨师出单,只是雇几个阿姨接打电话来装点门面。”
“蹭饭”创始人胡笃晟就称,其早期在上海创办“阿姨厨房”时,平台聚集的18位“阿姨”中,就有6位是雇佣的职业厨师,这些“枪手”才是做饭的真正主力。“阿姨”平均每天可接8-10单,月收入4000元左右;而雇佣的职业厨师收入由平台提供,平均月薪过万,因此“单子越多,烧钱就越多”。
新京报记者梳理“回家吃饭”与“小e管饭”私厨信息发现,其平台聚集着不少职业厨师,但与平台之间并没有雇佣关系。两家平台客服也称,目前并不招募“协议厨师”,不过“回家吃饭”上一位黄姓私厨还是透露了一些隐情。这位黄师傅称,他曾于2014年10月开始在“回家吃饭”上做过不到3个月的“协议厨师”。当时“回家吃饭”刚起步,在望京地区请了3名协议厨师,并为他们租用了公共厨房,后来随着平台上私厨数量的增多,再加上需要额外的租房投入,“协议厨师”做了不到3个月就被取消了。
于是,黄师傅在2015年2月成了“回家吃饭”上的一名私厨,目前已累计接了七八千份订单,“每天做六七十单没有问题”,而平台上像他这样从传统餐饮行业“跳槽”过来的职业厨师并不少。
硬伤2
食品安全得靠自律监管处于空白
除亲情外,食品安全也是“家庭共享厨房”惯打的招牌。但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家庭厨房”的卫生监管存在缝隙,相关法律依然处于空白阶段。
“回家吃饭”官方客服介绍,想要成为其平台私厨,需拥有独立厨房,“主厨”要办理健康证,工作人员会事先到申请者家中考察,但对私厨们平时所用的食材并没具体要求。
“回家吃饭”私厨黄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私厨与平台之间没有就食品安全问题签署任何保障协议。“评论里偶然有一些差评也没关系,没什么惩罚,但差评太多可能公司会过问。”
“小e管饭”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回家吃饭”大同小异。其官方客服介绍,个人到平台“开店”只需有独立厨房、健康证,时间空闲,并能熟练掌握手机订餐软件即可。开店前期会有人进行一次登门检查外,平时并没有检查。
在“蹭饭”创始人胡笃晟看来,健康证、独立厨房都不是重点,“食品安全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在于阿姨们采购的食材本身,这个问题怎么管?根本没法控制。”
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外经营的餐饮企业必须进行强制许可,取得流通许可等资质,但家庭厨房更类似于小作坊,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针对外卖平台频繁曝出的资质乱象,商务部、国家发改委2014年联合发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提供外送服务的餐饮经营者应具备营业资质。但在邱宝昌看来,即便将“家庭厨房”纳入监管范围,实际操作上难度也很大,执法人员不可能对民宅逐一探访。
“妈妈的菜”创始人韩迪认为,“家庭共享厨房”O2O属于利用家庭厨房闲置资源,不是纯粹的商业化经营,因此很难拿到流通证照。“对我们而言,一是保证所有厨师办理健康证,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外卖险,三是事前审核提高门槛,并对厨房卫生条件进行抽查。”
硬伤3
服务缺乏稳定性
服务稳定性差,是困扰“家庭共享厨房”的另一个难题。韩迪举例说,普通餐厅配送,外卖小哥在餐厅拿起就走,而到“家庭厨房”则需要进小区、爬楼梯,“整体成本较高但效率又比较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韩迪曾对媒体表示,“妈妈的菜”有意在北京海淀区建两所中央厨房,为厨房办理餐饮相关证照,每个阿姨可到中央厨房待命,一旦接到订单就开始制作,配送范围限定在2公里之内。然而韩迪的这一想法并未付诸实践,原因是投入成本太高,而扩张速度差,阿姨愿不愿意集中到厨房来是一个问题。
配送服务差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用户体验下降,投诉不断。“小e管饭”客服称,新手入驻平台前期,遭遇客户投诉很正常,“要做好心理准备”。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送餐慢。“尤其是在节假日等促销高峰期,由于订单增多,投诉也会有所增加。”
“家庭共享厨房”由于聚集了很多退休老人或家庭主妇,提供餐食服务的随意性也较大。“回家吃饭”私厨张女士说,在平台上“开店”非常自由,单子接不过来或家里有事,可随时“关店”。
此外,“阿姨”们的做饭热情也会随着平台补贴的增减而波动。“回家吃饭”不少私厨抱怨没有以前赚得多。黄师傅对新京报记者说,早期平台给私厨的奖励特别多,一个星期只要达到70单,平台就额外奖励800元,如今奖励已降至120元;早期餐盒不收费,如今每套餐具需额外付出1元多的成本。
在情怀面前,更多私厨看重的还是利润。“小e管饭”一位私厨说,他和妻子目前专门做共享厨房,在“小e管饭”和“回家吃饭”两个平台都有注册,平均每月流水可达3万元。黄师傅也称,在平台上卖饭的利润达50%以上。
“蹭饭”创始人胡笃晟认为,“家庭共享厨房”O2O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白领的用餐需求和阿姨们的收入,不过一旦与利益扯上关系,买卖双方的逐利本性就会暴露出来,“白领们会选择更便宜、更方便的午餐,阿姨们也会选择赚钱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