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
无论如何,近两亿的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一些疑惑必须解答。当然,也有可能这些钱没有贪污浪费,或者挪作他用,但是,也应该让公众看到其来龙去脉。
新京报插画/许英剑
网友周筱赟的一纸诉状,让冷寂多时的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再度回归人们视野。毕节4名留守儿童自杀事件,是2015年的年度大事——如果和3年前毕节5名留守儿童死于垃圾箱内的新闻联系起来,更凸显事件的严重性。如果再考虑到,垃圾箱死亡事件之后,当地政府承诺每年拿出6000万元用于关爱留守儿童,但2015年却被媒体曝光至少6起儿童受伤及遭性侵事件,则周筱赟追问当地政府的行为,显然代表了相当多民众的困惑:守夜人去了哪里?我们需要一个明确而具体的交代。
要求毕节政府公开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近三年的相关信息,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是追问的起点。只有有了具体资金走向的数据,才能谈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相关数据是否真实,以及实地评估具体绩效。但毕节政府对此的回答只是:近两亿元的资金,有若干千万用于发放救助金、物资等,若干千万用于改善学习环境,若干千万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追问的凌厉攻势,立刻就被化解于无形。从道理上讲,这些笼统的数字,即便完全出于编造,你也丝毫没有反驳的实力。事实颇令人悲伤,不要说外部的监督,从政府的答复可知,3年过去了,就连属于审计范围的专项资金都还没有进行内部财务审计报告——美其名曰“都要陆续进行审计”。
从毕节方面小心谨慎的答复看,他们颇重视相关的信息公开申请,还邀请相关人员与当地法制办联系以进行实地了解。事实果然如此,对答复不满意的周筱赟走了行政复议程序,然后将地方政府都告上了法庭。接下来,当地官方必须要在法庭上论证,“若干千万用于发放救助金”这样的笼统表述,是否符合信息公开的精神。
这里实际昭示了几个促使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敢于较真的公民个人,公正的司法审判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设想一下,毕节的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或许真的没有声明中所说的投入那么多,而是被挪用;或许的确是投入了这么多钱,但是中间有跑漏贪腐;又或许钱全部用在了留守儿童上,只是的确低效……无论如何,这些疑惑必须解答。当然,也有可能这些钱没有贪污浪费,或者挪作他用,但是,也应该让公众看到其来龙去脉。当大家要求地方政府把近两亿元的巨款走向明细公之于众,每个人在帮助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过程中,也都是不可或缺而又显在的建设性力量。
□韩福东(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