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鼓励大学生买房,没有调研价值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沈阳官方称“零首付”政策仍在论证阶段,但可以肯定,无论是“零首付”还是奖励在校大学生买房,在房地产杠杆已趋高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杠杆刺激楼市,都不适宜。

  昨日下午,沈阳市政府发布“楼市新政”,明确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首付比例实行“零首付”政策。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给予契税全额补贴政策。消息甫出,就引爆舆论。昨日22时许,“沈阳发布”称,“零首付”政策还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暂不具备出台条件。

  又是奖励在校生买房,又是“零首付”,沈阳市的相关“新政”因其大尺度,无疑极具舆情冲击力。而当地紧急声明政策还在调研阶段,也是对舆论反馈及时的回应动作,从舆情应对层面讲,这值得肯定。

  但问题是,这样不靠谱的主意进入政策调研议程,本就不大应该。想到鼓励在校大学生买房,显然有些走火入魔:在校生多无经济能力,用政策手段奖励他们买房,即便能发掘购房“潜力人群”,也有违行政伦理,这既具“啃老”导向,还会形成对学生群体过度“超前消费”的政策错向激励,本质上就有不负责之嫌。从经济层面讲,这也是加大杠杆:引导部分在校生们罔顾负债能力为楼市接盘,其风险也会在无形中蓄积。

  而“零首付”购房的巨大政策优惠,对急着买房的人们和面对巨大库存压力的政府、开发商来说,看上去很美。但对于第三方银行来说,风险则非常严重,因为这样的大额市场信用交易,没有任何来自购房者的承诺凭证。

  要知道,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因为对于购房人的资质条件审核几乎毫无门槛,在按揭贷款人没有足够财产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甚至在负债较重的情况下,仍予以发放房屋按揭贷款。这其中就包括首付成本红线的步步后撤。而随后房价下跌导致的弃供风潮和危机传导,目前依然历历在目。承担损失的,表面看是面临大量坏账无以为继的银行,但最后无奈的接盘侠,美联储已给出了历史的镜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下的中国楼市也应当引以为戒,在房地产杠杆已趋高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杠杆来刺激楼市,随后的风险如何,谁也没法预知。也许有人会说,有些开发商早就把售房目标人群对准在校生了;可市场牵引跟行政奖励性质大相径庭。而将文凭跟个人信用简单画等号,也太冒险:具备更高学历的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更高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但在统计学的概率之外呢?届时哪怕一笔坏账,其背后产生的蝴蝶效应都难以估计。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当地官方声明奖励大学生买房等并非已出台的政策,可它激起的忧虑仍难消。幸好该政策还在论证阶段,还有转圜余地,几乎可以肯定,这若真落了地,无异于地方政府去库存政策的“走火入魔”。

  诚然,与当下一线城市的火爆不同,许多二三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严峻,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经济困境和转型挑战。但即便如此,祭出奖励在校生买房抑或“零首付”手段,都很危险。相形之下,发展多元化楼市供应,从需求端做好减税细节,让房产回归消费品属性,并以公共服务完善增强“市民化”吸引力,更契合去库存的长远之道。否则,若动辄在加大杠杆上下工夫,最后承担风险的,必将是整个经济体系。

  相关报道见B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