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言人说清敏感问题,公众自会满意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舆论场。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发言人,包括负有行政重责的部委官员顺势作为,坦诚面对敏感热点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新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国庆,今日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首度亮相。这位记者出身的发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问题,“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只要不影响国家安全和大局,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说?”

  作为每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重大活动,政协新闻发布会每年都会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而发言人的临场表现,也每每令人记忆犹新。如2014年3月2日,政协发言人吕新华那句“你懂的”,在其时的语境下,就因其机智幽默广受认可。

  事实上,新任政协发言人“不觉得记者提问是找麻烦”,并坦言不怕敏感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事先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比如“已收集1400多个问题,听取60多个部门介绍情况”等等,关键还在于这一态度所包含的积极、务实与自信。

  社会有疑问,公众有期待。新闻发言人敞开胸怀,直面这些期待,回应这些疑问,公众才会满意。如果总是试图回避敏感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只会使得小道消息流行,不仅不可能引导舆论,还会因为刻意躲闪损害权威和公信力。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几经磨合,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信息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特别是每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可以说做到了畅所欲言,鲜有雷区和禁区。媒体和公众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关心的信息,感受到各位发言人的魅力,还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政治生活的开放。但随着信息披露的越来越公开透明,以及舆论传播渠道的扩展,公众获取信息的门槛大为降低,期待也与日俱增。公众关切与社会期盼,不再有敏感不敏感、尖锐不尖锐的区别,只有及时不及时、坦诚不坦诚之分。

  早一点回应、多一分坦诚,则公众就会少一点挑剔、多一分平和。发言人直接回应敏感问题,就会比绕来绕去更能取得公众的信赖。而社会也会因此脱敏,越来越正常化、常态化。无论是雷打不动的“无可奉告”,还是僵硬死板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都是产生信任危机的根源。

  而就“两会”语境看,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舆论场。很多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都在不断的发酵中“滚雪球”一般被放大。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发言人,包括负有行政重责的部委官员顺势作为,坦诚面对,详细剖解,与公众良性互动,在回应敏感热点问题的同时,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

  这种直面的姿态,当然是发言人及部委官员具有“媒体素养”的表现,也是内嵌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中的制度性自觉。惟其如此,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不至于因为种种梗阻而日渐堰塞。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