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书评周刊·新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书评周刊·新知
下一篇

一场世界末日的思维实验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路易斯·达特内尔 1980年生于伦敦,现任英国宇航署莱斯特大学研究员,研究天体生物学和探索火星上的生命迹象。
《世界重启》

作者:路易斯·达特内尔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

  假如,一场灾难席卷全球,一多半的人口死亡,交通停顿,电力中断,网络消失,城市荒芜,人类文明如何重建?

  很多小说和电影都描写过末日世界,漫画和同名美剧《行尸走肉》就是典型的残酷末日作品:人们挣扎求生,尽显人性丑恶;野心家抢夺剩余的资源,猎杀缺乏组织的人。科学家路易斯·达特内尔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最初的混乱过后,道德和理智终将占据上风,幸存者会定居和重建文明。需要哪些知识才能从灰烬中崛起?《世界重启——大灾变后,如何快速再造人类文明》是一场大开脑洞的思维实验:探讨了末日求生的技巧,也是科技发展的简明版和快进版。

  《世界重启》有很多实用的知识,例如最能防腐的食品是罐头食品,能够保存长达数十年;没有医药的情况下,可以用超强力胶水缝合伤口。如果受到核污染,哪里去找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种子?今天世界上有几百个种子银行,其中最大的就在伦敦附近,里面有亿万颗种子,其保险库能够抵抗原子弹的攻击。但是保存时间最长的是挪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北极圈内,因为被永久冻土包围,即使断电,也能将温度保存在零度以下。

  如果仅止于实用知识,这不过是一本文字版的《荒野求生》。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城市文明。人类引以为傲的现代城市,失去了电力、燃料和空调的支撑,就会变得不适合居住,甚至危机四伏。

  今天发达国家的居民已经和维持其生存的文明过程脱节,中国人也在快速城市化,如果说我们祖母一辈还会种棉花、纺线、织布,我们的母亲还会踩缝纫机、织毛衣,那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恐怕就只知道衣服是从商场里来的了。仅仅是两代人之前,我们与土地的联系还是那么密切。而现在,我们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现代技术背后都要靠大量的其他技术作为支撑,不要说一个手机,哪怕是一支铅笔,地球上也没有一个人能凭一己之力制造出来。难道城市是没有意义的吗?非也。灾难后人口开始恢复,城市化再次促进具备不同技能的人群协作和互相启发,群居不仅有助于贸易、加速技术水平,而且有助于一种更有价值的商品的迅速流通——思想。

  书中可操作的假想一方面来自一些科学家自己的实验,例如200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思韦茨,从采矿、冶金开始,采集所有的原材料,制造了一台烤面包机。另一些来自历史上小规模出现过的真实情景。例如二战中在缺少燃料的德国占领区,人们采集粪便发酵产生的气体当燃料。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摩尔多瓦共和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人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使用纺车、手织机和奶油搅拌器等等已经进了博物馆的技术。

  这本书借助大灾变的假想,巧妙地把人类的科技发展串在一起,例如英国登记出生、死亡和婚姻证明的墨水和中世纪的配方一样,鞣酸铁墨水——来自植物的提取物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而成。美国宪法的手写稿也是靠鞣酸铁墨水传世。这也是一部另类的科技史,比如说化学在当代社会遭受了严重的污蔑,似乎化学破坏了这个世界,食品制造商常常告诉我们不含人工化学成分才是健康的,实际上大自然中的纯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人类建造文明不仅是掌握了农业制造业,应用了机械,更是因为能够转化不同的物质,制造出文明赖以建立的原材料。重启原始化学工业的第一步简单得令人陶醉:把木材燃烧后的灰烬投入一罐水中,撇去炭渣,蒸干水分,你就得到了草碱。加上一点猪油,你就可以制造肥皂。如此简单的化学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对瘟疫最简单而有效的抵抗。

  “废墟在我内心引发了宏伟的想法。一切都回归于无形,一切都会消失,一切都会逝去,只有世界长存,只有时间永续。”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狄德罗的诗句激荡起我们心中的诗意。在分科越来越精细的今天,这是一次难得的博雅通识教育,我们倒转时钟,重建农业、发电、机械、重新建立历法,重新建立人和星球运转之间的联系。

  人类的知识是共有的,没有任何个人知晓维持社会关键过程运行所需要的足够知识,这本薄薄的册子当然不是一本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只是一份基础性的指南,宛如知识的种子。经历这样一个思维实验,将会对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心存感激,领悟到科学知识和批判性分析的重要性。末日只是一个假设,若想长久保持现有文明,需要培养好问爱学、善于分析、基于实证的思维方式,社会才不会沦落到迷信和巫术当中。

  □书评人 李峥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