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守护者——余舟
|
人们称自闭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
从事金融行业的余舟,将自己的精力分出一半,为了守护“星星”。
2004年,初次见到自闭症儿童后,余舟来到了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为一名志愿者,至今已坚持十余年。
她的主要工作是陪着这些孩子,寸步不离。
想为自闭症儿童尽一分力
看到杨弢第一眼,余舟觉得惊讶。
这个即将20岁,已长到1米7几高个儿的男孩,始终低着头,眼神回避所有人,偶尔会站起来不停地跳,嘴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杨弢是“星星雨”创办人田惠萍的孩子,田惠萍是余舟的好友。
2005年初,余舟随田惠萍来到位于北京东郊一处村庄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这里为3-6岁的儿童及家长提供较为专业的培训。
研究所条件不算太好,院子作为操场,装上秋千,几间屋子是办公室,几间屋子当教室,老师们的房间没有暖气。
除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训练外,每周有给家长单独开的理论课。“星星”们离不开父母,则需要志愿者的陪伴。
每个孩子需要有人一对一的照顾,闹腾些的孩子甚至需要两名志愿者同时看护,余舟决定,一有时间,便要留下来尽一分力。
志愿服务中被4岁儿童咬伤
初次做志愿服务,必须提前接受志愿者培训:要带孩子们喝水、引导他们上厕所、不能发脾气、更不能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
“有的孩子看到父母一离开,就会哭。”看到孩子哭,余舟会拿来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孩子会连哭两个小时,直到看到父母,真是急得没有办法。”
来到“星星雨”的每名小朋友,都会有自己的小卡片,上面除了姓名、年纪与性别外,还有自己独有的“技能”。
“他想喝水时,会抓杯子”,“他想上厕所时,懂得提一提裤子。”这些孩子表达能力不好,不会说自己渴了、饿了,也常常会尿裤子。余舟说,要做志愿服务,必须算着时间,孩子们喝了水后,就要带着他去厕所。“他们最难的地方,是不会表达自己,又没有人懂他们。”
余舟记得,去年带过一个4岁的小朋友,妈妈离开后,眼神始终躲避着余舟,不停玩自己的手指。
“我把他抱在怀里,突然,他就咬住我,咬破了皮,疼,又不敢叫出声来,怕吓到他。”好在没多久,孩子松了口,“那股劲儿散出去,他就好了。”余舟称,在“星星雨”,被小朋友们咬伤是常有的事儿,他们习惯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和发泄,不少志愿者的手都被咬过。
号召朋友一起做公益
从一期有30名孩子与家长上课,发展到如今的50人一期,“星星雨”的规模在扩大。对志愿者的要求也就更多,每次家长培训,需有至少30名志愿者帮忙。
余舟不仅自己去,还会拉上朋友。在智能手机还不够普及时,余舟会给熟悉的朋友群发短信,最多的时候,也号召了十几人一同前往。
如今,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增加,最长不超三个月,余舟都要驾车赶往通州,拿出两小时来“守护”这些孩子。
日常时间,她是朝西社区创立的儿童成长组织“贵在行动”的一分子,会组织一些活动,联合爱心人士募捐,并开展一些关于自闭症方面的公开课培训。
新京报记者 李相蓉
10
在“星星雨”志愿服务时间10年,个人服务80余次,发动来自社会各阶层约1600人次参与活动。
感言
雷锋精神传递给我的是温暖与互助,我觉得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儿的。人心向善,正能量才有渠道发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