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据报道,南京市生态葬奖补办法正式实施。凡在经营性公墓实行不留灰、不立碑生态葬的逝者,免除实施生态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同时,在墓园内指定位置免费镌刻逝者姓名作为纪念。
南京对愿意生态安葬的,免费安葬之余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力度不小,但在全国范围内也不新鲜,而其他地方实行的效果并不明显。可堪期待的是,南京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新规定,参加生态安葬者,专门拿出一块区域镌刻死者姓名,以便让亲人祭奠。
这无疑是种好思路:对于不留坟墓、墓碑,现实中很多人能接受,但对于不留姓名,则心怀抵触。虽说人死如灯灭,但“人过留名”,能满足很多人的思亲诉求。
实质上,在银川,很多年前就实施了“江海葬法”的生态安葬。推行了几年,也给了很多奖励,但社会效应并不可观。去年当地放宽了规定,在江边建设了“逝者纪念碑”,凡是参加“江海葬法”的家庭,都有机会将逝去亲人的名字雕刻其上。办法一实施,作用立竿见影。一位市民说:能够有地方祭奠亲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推行生态葬法是现实的需要,但也要顾及几千年相沿的风俗,期待“人过留名”,也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感知。而倡导生态安葬时,也不妨满足该诉求。
□郭元鹏(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