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处女作获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白金奖
|
“在我们现在非常火热的青春片、恐怖片、喜剧片三大类型之外,作为青年导演,可以尝试一下新的类型”,日前,新锐导演王凡带着她的长片处女作《北京卡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故事”单元亮相,并在影片展映过后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进行深入交流。这部类型独特、风格鲜明、糅合音乐舞蹈元素的爱情片已在国内外斩获多项大奖,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北京卡门》一举将剧情片最高奖项白金奖也收入囊中。
将西方经典IP植入中国
《北京卡门》的灵感来源于西方经典IP《卡门》,这部诞生于1845年、由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中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舞台剧。王凡执导的《北京卡门》大胆尝试把西方现代舞与佤族原生态舞蹈结合,采用“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能歌善舞的云南佤族女子叶门,在北京打工时偶遇正在排演《卡门》舞剧的美国现代舞编导科恩。叶门的自由、浪漫与随性深深地吸引了科恩,他认定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卡门。
■ 导演谈
(卡门)小说是19世纪的,是那个时代启蒙运动的产物,所以她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核代表了一种我们美学体系的现代性,我们把她解释开的话,有一种生命的释放感,对自由的一种本能化寻求,这是一个现代性的美学内核。这个小说之所以翻拍了这么多版本,据统计150多个版本吧,它一直被翻拍就是因为这个人物自身带有这种本能性、人性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是有影响的,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美学体系来说,它跟我们传统中国的价值体系也罢,或者文化根基也罢,它是陌生的。那么对于我们东方的、中国的文化根源的人面对这个东西可能会本能地不容易接受,因为它陌生。但是从西方的观众来说,因为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本身接受了很多社会现代性的洗礼和冲击,所以个体来说他是接受这个东西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相对比较陌生。(口述:王凡)
国际化内核帮助影片走出去
国际视野是本片的一大特点,王凡表示,在剧本阶段就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以及团队搭建方面带着充分的国际市场考量。“王凡的路径好像跟别人不太一样”,尹鸿也称赞王凡,“是年轻导演中少有的有鲜明国际范儿的导演。”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先后荣获2016年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崛起之星”奖、2015年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青年影片奖”。
■ 导演谈
从题材、表现形式、团队的搭建,我们希望能够以一个国际化的姿态出现,同时我也挺高兴能够以这样的一个制作模式把这个项目做成,也非常不容易,其实我主要的考量是在题材选择上,我选择卡门这个题材并非刻意,是我多年前读到梅里美的小说,它体现的一种现代精神吸引我了。当我有机会去做故事片的时候,这个人物就自然地冒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慢慢地我再让这个故事落地,再去做这个项目。表现形式上我是希望采取这种舞蹈语汇和音乐的节奏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跨越文化的壁垒和语言的障碍,能够让北美、欧洲观众更多触及我们的精神层面,否则北美观众不看中文片,他一看是中文片他就不看了,我们在想怎么调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想法。 (口述:王凡)
采写/实习生 王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