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在服务对象将表达阵地转移到网络的当下,领导干部只有跟上网民步伐,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更好地触碰时代脉搏。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昨日,讲话全文发布,比之前的会议报道内容详实生动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将互联网称为“草野”,无疑形象又准确,也是对网络空间和社会力量的认可。这显然是可贵的洞见。毕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道经书有错误者在诸子。“草野”是相对于“庙堂”的江湖和民间,而江湖和民间是当政者执政失得的最终检验者和评价者。目前中国有七亿人上网,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互联网已不只是工具,它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舆论的广场、意见的集散地,领导干部要想了解民意,不光要下基层,更要上网络。
下基层是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老办法”,这对普通领导干部或许驾轻就熟。可是,通过上网的方式走群众路线的“新办法”,对一些干部来说就相对陌生了。有些干部能较熟练地使用互联网,有的可能知其一二,极少数可能还没有触网、用网。当工作服务对象已经转移了阵地,他们还在原地不动,或跟不上网民的步伐,如何谈得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个谙熟互联网的人,与一个不触网用网的人,中间可能隔着一个时代的万水千山,两者交流可能如同鸡和鸭讲话,两者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有着难以想象的差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我们相信,有不少领导干部确实是经常上网看看的,但未必聊聊天、发发声,他们在下基层时往往十分高调;但上网时又往往十分低调,潜得很深,更不要说与“草根”互动。事实上,紧跟舆论,常与网民互动的官员也有,像广东省官员廖新波、原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等,算是走网络群众路线的突出代表,他们受追捧程度不亚于一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说明网上走群众路线也广受欢迎。
由于互联网天然的开放、共享、平等特性,互联网信息交流其实也变得容易,如果说现实中民意表达还有所顾忌的话,那么互联网的民意表达会更加直接真实,甚至会形成“围观效应”,或线下行动。
如果领导干部不到网上走群众路线,对网络特性陌生或迟钝,对建设性意见吸纳不及时,对困难帮助不及时,对不了解情况的宣介不及时,对模糊认识廓清不及时,对怨气怨言化解不及时,就有可能变成网络民意的“堰塞湖”,甚至酿成决堤之灾。
还有领导干部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甚至以敌视心态对待网络舆情,其实背后还是对互联网不了解、不熟悉,因为对陌生的恐惧,才会缺乏应对的自信与从容。
因此,将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当作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绝非戏言,也绝不是简单要求。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沟通艺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我们已经走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每个领导干部以积极的心态、以服务民众的心态拥抱互联网,就会倾听到网络“草野”的心声,也才会真正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