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李世济 扛着程派大旗一生奔波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一种怀念】

  2016年5月8日晚22时46分,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早在今年三月份,就传出了李世济先生病危的消息,喜欢她的戏迷得知消息后,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时间刷屏为李老祈福,人们在心痛之余,都坚信李老能够战胜病魔,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位富有征服精神的“女强人”,然而这一次李老或许累了,也或许想念在天堂的儿子了,在这个母亲节的晚上,选择了悄悄地离开。

  幸做义女未拜师

  梨园行是一个极具“家传”或“师传”色彩浓厚的地方。像京剧界的谭家、梅家都是有名的梨园世家,父教子,子传后,一代代的往下传。有的科班出身,自幼在科班学戏,待学有所成,拜师再造,举行拜师仪式,一个头磕下去,形成师徒关系,为之“师承”。然而李世济却两者都不是,李世济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曾是清朝官员,说起与京剧的渊源,李世济只说是“缘分”使然。原来当时李世济的姨在银行工作,那时候很多银行的职工都很喜欢京剧,李世济就爱躲在八仙桌底下听,也就四五岁吧。结果其姨没学会,李世济却能一字不差地唱下来。

  到了11岁那年,李世济在朋友家见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二人第一次见面,周围的人都说李世济长得很像程砚秋先生,比他亲女儿还像,大家就说干脆认作干女儿吧。结果程砚秋先生真的把李世济认作义女。与程砚秋大师结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程砚秋学艺,而当李世济提出想要拜师的时候,程砚秋不但不收更不同意李世济下海唱戏。可李世济心中认定唱戏,便不顾一切,排除万难开始了唱戏生涯,虽无家传,更无师承,但凭借着其痴迷的艺术追求,李世济成了一位毫无争议的程派“执牛耳”者。

  担忧京剧愁传承

  “文革”期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遭到禁演,李世济也被下放劳动。等到“文革”结束,恢复了传统戏,李世济扛起了程派大旗,开始演出传统剧目。《锁麟囊》是程派的集大成之作,更是广大戏迷们百看不厌的好戏。1979年,“文革”结束李世济第一次公演,演出场面异常火爆,但当繁华落幕,剧场灯开,舞台下白花花一片,全是老年观众,李世济开始意识到,观众断档了。怎么才能吸引年轻观众呢?李世济沉思后,开始跟随年轻人走进了演唱会听歌,去人艺看话剧,终于明白了当今年轻人喜欢的是什么,爱就爱个够,恨就恨个透。

  之后,李世济开始大胆地革新程派,这也正应了周恩来总理曾经跟李世济说的一句话:流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今喜爱程派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他们有大多数正是从观看李世济的演出开始的。

  革新就会有争议,有人开始说李世济是“新程派”,李老心中明白,这看似是褒,实则贬。2012年,陈平一京胡交响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李世济演唱了《汾河湾》选段,现场掌声雷鸣,李老又加唱《锁麟囊》选段,主持人白燕升激动地说道:八十岁了,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怎么唱都是对的。李老为了京剧程派艺术一生奔波,这应该是对李老中肯的评价。

  心装观众提建言

  近年来,李世济虽然很少登台,但台下时刻没有闲着。一直为了传承程派艺术奔波,对于求教者倾囊相授,被广大的戏迷亲切地称为“李奶奶”;对徒弟是大力提携,只要有徒弟演出,李老都会到现场把关,有一次,她的徒弟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李老坐在第一排,一会儿用放大镜看节目单,一会儿拿着望远镜看台上徒弟的演出,一丝不苟。

  2014年程派新秀吕洋的《香莲案》研讨会在北京商务会馆举行,李老在旁人搀扶下步入会场,认真聆听每位主创、专家的发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老开始低下了头不断挤摁太阳穴,研讨会的主持人看到了这一幕,他走了过来,询问李老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李老只道“不要紧,可能有点缺氧,头疼”。主持人随即说,要不就提前退场吧,回去好好休息。可李老没有提前退场,只是问服务员要了一块湿毛巾擦了下脸。

  等到李老发言了,她点评完了徒弟吕洋的表演后,提起了当今票价问题,李老语重心长地说:“一张票,动不动就两千块钱,观众哪能买得起,就是想进剧场看戏,也被票价问题挡在了剧场之外。京剧艺术是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发展起来的,把票价定的这么高,无异于背离了观众。”于是,李老呼吁降低票价,在场者无不被李老心有观众,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打动。是啊,本来是徒弟的剧目研讨会,李老能评价了徒弟后,更多地想着观众,不愧于“德艺双馨”,戏曲人毕生追求的品德。

  八十三个春秋,一生的粉墨生涯,如今铅华落尽。但我们忘不了那一位扛着程派大旗奔波演戏的执牛耳者;忘不了那一位饱受争议却笑面革新不忘使命的新领军;忘不了那一位失子丧夫依然坚持演出的女强人;忘不了那一位和蔼可亲的李奶奶。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开创了如今程派艺术一派繁华的景象,李世济先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相信此刻李老或许在天国,母子团聚,妇唱夫随,其乐融融。

  □王昭(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