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三稿)》,救护车“舍近求远”最高拟罚10万元
|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三稿)》,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及2016年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等。
1 急救号码
120拟明确为院前急救专呼号码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娟介绍,此次草案修改稿中明确了市政府的领导责任,规定市政府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领导,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
其中,明确了政府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责任和120体系的主体地位,规定“120”为北京市院前急救专用呼叫号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非医疗急救需求拨打“120”呼叫号码,不得恶意拨打、占用“120”呼叫号码和线路。
“999”则为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履行“救护、救助、救灾”职责的呼叫号码,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系统提供部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同时,要求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草案还规定,对市、区政府及卫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职责的情况,要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
2 服务标准
驾驶员担架员需培训并考核合格
去年的“南航急救门”事件中,谁来提供患者搬抬服务曾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李小娟昨日介绍,此次草案修改三稿中,已经明确搬抬服务的责任主体是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要求其为有需要的急、危、重患者提供搬抬服务。
“从行业管理角度看,北京已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急救专业规范体系。”李小娟说,但实践中还存在转运患者不规范、人员车辆配备不规范、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李小娟表示,在草案修改三稿中,已规定市发改委应当会同卫计等部门确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规定,市卫计部门应当确定救护车配备数量,报市政府批准;院前救护车应当安装计价器,并在明显位置粘贴价格公示,标明收费项目名称、标准及价格举报电话。
草案修改三稿规定,每辆院前救护车应当配备医师1名、驾驶员1名,并根据需要配备护士、医疗救护员或担架员等急救人员2名,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医师、护士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驾驶员、担架员应当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对于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不按照规定配备急救人员的,草案修改三稿明确规定,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草案修改三稿还按照服务过程的先后顺序,对各环节的主体行为作出规范,李小娟介绍,其中包括授权市卫计部门制定患者转运的具体办法,明确患者转运的原则,强调不得为谋取本单位利益或者个人利益违反转运原则,不按照规定转运患者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 急救站点布局
现有站点不符合规划将调整
多年来北京曾先后下发多个文件,对急救站的建设提出要求。但目前全市急救站点的规划和建设依然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20和999两个体系分别设站,缺乏统筹协调,造成全市急救站点布局不均衡,城区重复多、郊区空白多。
李小娟介绍,测算显示,全市要达到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在15分钟内,共需建立266个急救站点。如今两个体系的急救站点总数虽然达到了305个,但由于分布不合理,反应时间还达不到15分钟的水平。
李小娟说,此次草案修改三稿中,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当对全市的急救站点实施统一规划布局,市卫计、规划、国土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城乡布局、人口数量、服务半径等因素,编制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统筹急救站点的布局,并向社会公布;现有站点不符合规划的,由卫计部门组织调整。
4 院前院内衔接
急诊科压床问题亟待解决
李小娟说,此次草案修改三稿中,也明确了院前与院内的衔接机制,并对急救服务的连续性提出要求。
目前全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经常处于床位爆满状态,难以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她介绍,其原因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改变,医院的科室设置架构却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分科过细,综合性床位少,所以一些经急诊救治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难以转到其他科室,长期在急诊科留观,占压急诊床位。
李小娟说,解决这―问题,需要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医疗资源统筹,增加综合性科室和床位的设置,推进三级和三级以下医院之间的合作,为急诊科的患者提供疏解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院前与院内的衔接问题。
■ 观点
120应侧重急危重患者急救
120和999并存,“一市两呼”的局面在北京已经存在多年,虽然2011年成立了联合指挥调度平台,但主要是用于互通信息、协调调度和重特大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调度。
因此在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的数次审议中,两个平台如何更好地协调运行始终是争议点之一,难以达成共识。
草案修改三稿中关于“120”为北京市院前急救专用呼叫号码,“999”则为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履行“救护、救助、救灾”职责的呼叫号码的规定,昨日,120、999相关负责人均表示需等立法完成才知具体如何进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规定依然未能明确两个平台由谁统一指挥调度。
在草案修改三稿中,对“调度机构”进行了说明,是指受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调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但在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应急需要的情况下,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接受政府或有关行政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王亚东表示,突发事件是应共同承担的责任,但是平时两家急救系统应该有分工,譬如由120承担急、危、重患者急救,而非急病的转送可由999承担。急、危、重患者应该是人人应该享有的基本医疗,非急、危、重的转送则不属于基本医疗,所以可以用市场机制介入。
A06-A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颖 实习生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