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年轻人猝死频发,该怎样预防

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很多猝死属于过劳死或者运动死,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

  这些天,接连发生了好几起猝死悲剧:6月18日,一名38岁的女选手,在北京平谷举行的一场铁人三项赛事中,倒地猝死。此前一天,一名29岁的小伙子在中午踢球过程中猝死。再往前不久,春城晚报42岁的总编辑在值班过程中猝死。

  其实,能够进入新闻的猝死,不过是众多猝死事例中的冰山一角。关于猝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从发生不适到死亡,间隔不足6小时。猝死最大问题并不是疾病有多么难治,而是这些疾病以突袭的方式出现,让人措手不及。

  如果,一个人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不舒服,这类人群的猝死发生率反而比较低,这主要源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这样的群体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在意,不大轻易让身体透支;此外,他们的身体可能经常做全面检查,有时会在“无意”当中发现一些可能引发猝死的原因,进而先下手为强。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比较“皮实”,平时很少看病吃药,却更容易成为“猝死”袭击的对象,他们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定时炸弹”,也很少会对身体发出的某些信号有所注意。

  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等。这些疾病的暴发,大多数存在血管本身的早期变化,在现在的医学条件下,如果检查做得足够细,还是有被发现的可能,但检查费用比较高,还存在造影剂过敏的风险。因此,目前并不作为常规项目在临床中使用,这是这些疾病可能藏匿的一个因素。

  不过,即便“隐患”没有被发现,一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发作,只有当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成为常态,“隐患”才可能被引爆。近来有人总结出:广告人员、医务人员、媒体工作者、警察、运动员属于猝死高发人群,就是因为上述人群常常与“隐患”的引爆器打交道。除了较为剧烈的运动,持续6个月的疲劳就可能进入导致或者是引爆“隐患”的时段。

  所以,很多猝死属于过劳死或者运动死,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这些年猝死的年龄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这里面有年轻人自身的生活态度问题,但工作压力增大也不容回避。这又催生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劳动保护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很多从业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年假、探亲假形同虚设,导致工作疲劳得不到缓解。

  □郑山海(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