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如果理解英国与欧陆的关系,其实就该清楚,无论公投结果如何,中国在英的投资前景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6月23日是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的大日子,由于越近投票期,支持和反对“脱欧”的民调结果越犬牙交互,各方代表人物在最后“冲刺”阶段的言辞、造势也更加咄咄逼人具有挑衅性,因此远隔重洋的中国“围观者”因此被撩拨得坐立不安,有意或已经在英国投资者更是“关心则乱”。
所谓“投资”绝非什么高门槛的理念:价值以亿英镑计的核电站之类基础设施项目是“投资”,购买当地企业、股份、专利和品牌是“投资”,个人或家庭砸上几万英镑和几年时间,去英国留个学,又何尝不是“投资”?正因如此,关注“脱欧”公投,尤其关注这一公投结果会否影响中国在英投资前景、效益和回报率,就不仅仅是各级决策层、大商家和经济政策研究专业人士的专利,同样也是许多普通中国人的心思。
有一种意见认为,欧盟行政效率低下,表决和决策机制臃肿颟顸,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迟迟得不到认可,在不少领域的投资、参与都不免束手束脚。相对而言,英国本身拥有“重商主义”的传统,且“船小好调头”,一旦“脱欧”就不用再受布鲁塞尔“婆婆”和欧盟其他国家的羁绊,可以“想怎么就怎么”。
另一种意见则对此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诸如索罗斯等商界领袖,或首相卡梅伦等政治家,以及13位联名上书的诺贝尔奖得主等学者所预言的,“脱欧”将令英国付出巨大代价,倘若“脱欧”成功,英国又一如这些预测般,需为此付出沉重经济代价,就势必严重影响中国在英各项投资的回报率——不但大规模投资会因市场的萎缩和成本的提高而减少收益,就连赴英留学这样的“小本经营”也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因为经济的下滑势必波及就业市场。
但上述正反两方面的担心,可能都对“脱欧”公投赋予了其本不具备的“功能属性”——什么是英国人的“脱欧”?
近一千年来,英国之于欧洲始终是个若即若离的存在,总是和欧陆第二大国结盟去对付第一大国,并对任何形式、任何人牵头的“欧洲一体化”都持怀疑态度,实在不行就搞“特殊化”。比如现在,英国虽是欧盟成员,但却不使用欧元,不加入申根区,不接受难民强制配额……这是因为英国当初加入一是大势所趋,二是“与其在欧盟之外被孤立,不如到欧盟之内搞‘独立’”的心态驱使,所以才一次次挑起“脱欧”话题。说到底,就是一次次试探欧盟对英国“特殊成员”身份容忍的底线,以及还能在欧盟框架内争取到多少“特殊待遇”。
所谓“入欧”和“脱欧”派,在英国的分野并未如中国人所想象得那般大:“入欧”不过想着在欧盟内当一个比现在更“特殊”的“VIP成员”,“脱欧”则不过是去欧盟外做一个“不在欧盟的欧洲国家”,继续和欧陆市场若即若离。明白了这一点,就该清楚不论公投结果如何,中国在英的投资前景都不会因此大幅度变好,也不会因此大幅度变坏——因为实话说,对英国和欧洲的关系而言,“脱欧”是五八,不“脱欧”是四十——都一样。而且英国人也好,欧陆人也罢,近千年以来,对这套“保留节目”嘴上大惊小怪,心中却多半早就习以为常。
□陶短房(学者)
相关报道见A22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