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切勿将CPI“1时代”视为货币再宽松信号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孙嘉潞

  ■ 宏观大势

  CPI重回“1时代”,并不代表“真实通胀率”的完全可控,更不能以此为凭,认为可以重启货币宽松。

  时隔4个月,CPI再次进入“1时代”——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增加1.9%,PPI同比下降2.6%。

  CPI重回“1时代”以及CPI、PPI剪刀差的小幅收敛,令部分市场人士为之振奋,他们认为,6月份CPI重回“1时代”,实际已经为货币政策再宽松提供了条件,毕竟降息降准已经暂停近5个月,而实体经济依然处于持续探底阶段。

  对这种“唯货币论”的市场情绪,我们有必要提高警惕。其实,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宽松,不仅不能完全取决于CPI的高低,也不能完全迁就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货币数量理论(MV=PY)的角度看,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景气、CPI的小幅回调,并不完全是因为货币数量(M)的不足,也完全有可能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降低。

  CPI重回“1时代”,并不代表“真实通胀率”的完全可控,更不能以此为凭,认为可以重启货币宽松。我们假定“真实通胀率=M2增速-GDP增速”,那么,6月份我国的“真实通胀率”可能是5%左右,而不是形式上的1.9%。

  之于我国当下而言,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景气以及6月份CPI重回“1时代”,显然与我国货币数量的供给并无太大关联。尽管最近几个月,M2(广义货币量)增速有一定的微幅回调,但是,整体增速依然高居11.5%上方,我国M2的这一增速,客观地讲,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绝对是比较高的。其实,6月份CPI重回“1时代”以及此前几个月货币宽松下的通胀可控,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V)在降低——民间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即是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的最好证明。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仅为3.9%,而去年年底民间投资增速还高达10.1%。

  货币数量持续扩充,而实体经济却在持续探底,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堪称“断崖式滑落”,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纯粹的货币数量刺激(再宽松),意义已经不大。问题根源在于,货币流通速度在降低,当前已经有极其明显的“空转”(金融市场套利)迹象。

  切勿将CPI重回“1时代”,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可以再度宽松的信号。尽管与前几个月相比,6月份我国CPI、PPI的剪刀差在小幅收敛,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地认识到,6月份我国CPI、PPI的剪刀差依然高达4.5%(CPI为+1.9%,PPI为-2.6%)。

  众所周知,CPI作为物价指数,主要体现居民消费需求,而PPI作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主要体现企业投资和生产需求。而当前我国CPI与PPI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剪刀差,且这一格局自2011年10月开始持续至今,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的整体困境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在CPI稍微回落,以及CPI、PPI剪刀差小幅收敛之下,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认为当下已经迎来了重启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相反,我们反而应该提高警惕,在天量M2以及政府债务率持续攀升之下,我们已经绝对不能再依赖于货币数量的宽松,而应该在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上下工夫——对此,除了有必要相对抑制金融市场的套利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切切实实地推动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系统性改革,以此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高了,必然会有效地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

  □杨国英(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