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下一篇

书情

2016年07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想象共和国:三本书里读美国》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

版本: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垃圾日》
作者:(匈牙利)马利亚什·贝拉
版本:花城出版社
2016年6月
《过去的痛》
作者:(美)梅·萨藤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伦尼和露西》
作者:(美)菲利普·斯蒂德
埃琳·斯蒂德
版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年6月

  主打

  《想象共和国:三本书里读美国》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

  版本: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你一定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小姑娘爱丽丝,是如何的热情勇敢,而被人称为“美国版爱丽丝”的伊朗女作家阿扎尔·纳菲西,则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着她的勇气。在伊朗那片充满规训的土地上,她一次次揭下面纱,带领年轻的穆斯林女性,用阅读打破缄默,用文学抵抗暴力。

  这本书延续了《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写法,将回忆与文学交织,透过《绿野仙踪》和《哈克贝利·费恩》,透过卡森·麦卡勒斯和辛克莱·刘易斯的文字,想象美国这个自由国度的野性和传奇。与想象同时进行的,是回忆,是她本人成为美国公民的历程,以及伊朗移民在异国重新开始的生活故事。这是纳菲西对文学与阅读所做的又一次深情辩护,也是对伊朗与美国,这两个如此不同的国家所做的一次冷静剖析。

  文学

  它就像是小说版本的《恶之花》,为什么还要推荐它?因为在诸种离奇恐怖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无比深重的主题:东欧剧变给普通人造成的灾难,社会动荡以及无序带来的道德滑坡,精神虚无对弱者造成的伤害。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旧公寓楼里,落魄的居民们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了绝望,于是把怒气都发泄在了他人身上,继而制造了更多的绝望。以暴制暴,自暴自弃,这些底层人物其实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动荡时期,藏在东欧人心底的某些阴郁和沉沦,被极致地表达了出来。

  非虚构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梅·萨藤的回忆日记,为想要独居生活的人展示一种真实的生活范式。她坦然讲述人生中的艰难时期——她与同性伴侣朱迪相知数十年,却因对方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痛失所爱。她不仅深陷抑郁症,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这本独居日记,是她回忆自己身为女性、作家、少数群体的人生,以及走出情感伤痛的历程。

  梅·萨藤追问孤独的意义:“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在孤独中,一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个性?——通过工作和爱,两者都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克制、自律和无私。

  儿童

  美国图画书艺术家菲利普·斯蒂德夫妇合作的这本绘本,给人安慰和宁静。男孩彼得和爸爸穿过一片幽密阴森的树林,搬到一座新房子里。彼得一点也不开心,他觉得新房子很陌生,旁边那片树林让人感到恐惧,而他只有哈罗德这条小狗的陪伴。彼得用枕头做了一个高大的守护者,守在桥头,给他起名叫伦尼。伦尼是一个守卫,但彼得担心他一个人太孤单,又给他做了一个好朋友叫露西。伦尼、露西、彼得和哈罗德在一起,认识了新朋友米莉,他们都觉得这个地方不再那么可怕了。

  伦尼和露西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朋友,他们是男孩彼得用想象力来驱赶恐惧的产物,但因为陪伴,他们是彼得真正的朋友。所以,这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故事,大人其实比孩子更渴望他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