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慕尼黑枪击事件之后,德国还安全吗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冷眼观世

  自媒体时代,权威被瓦解,认同的难题开始凸显,移民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却难以实现身份认同。

  当地时间7月22日,德国慕尼黑一家商场突发枪击案。枪手是一名伊朗裔德国人,他通过Facebook邀请一些年轻人聚会,然后痛下杀手,造成十人死亡,多人受伤,警方从枪手身上搜到300多发子弹。德国官方并没有发现枪手与极端组织IS有关联,但是,德国人的安全感受到威胁,德国的警察、情报部门恐怕要进入更高层级的戒备状态了。

  慕尼黑枪手在行凶的时候,高喊自己是德国人,疑似精神受到过刺激,与IS并无直接关联。也有人怀疑,凶手是受到五年前挪威布雷维克制造的惨案启发,大开杀戒。虽然不是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德国的安全还是受到了威胁。兼之四天前,一名阿富汗难民用斧头行凶,一连串的凶杀事件聚合在一起,令很多德国人感到紧张。笔者在德国的朋友也认为,这样的案件实在是防不胜防,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欧洲在最近两三年里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呢?

  过去一年多来,一百多万难民进入德国,德国社会基本保持稳定,除了去年的科隆性侵案之外,并没有出现引人关注的新闻。虽然反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难民给德国安全带来了损害。就德国经济而言,吸纳100万移民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次难民潮,在某种程度上让德国实现了“被动崛起”,一是打开国门欢迎难民,德国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二是难民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血液。如果默克尔可以保障德国的安全秩序,德国可以成为欧洲的中流砥柱,也不会让欧盟逆转难民政策。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每次恐怖袭击之后,IS都会在第一时间认领,已经全然不怕报复。这也意味着全球的反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IS已经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核心。IS充分利用了社交网络,恐怖主义的手段、思想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恐怖组织,有些人也已变成恐怖主义的“思想囚徒”。可以说,反恐必须是阵地战,尤其是思想意识层面的。

  可是,自媒体时代,权威被瓦解,认同的难题开始凸显,移民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却难以实现身份认同。频频遭遇袭击的欧洲,几乎没有凶手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难民身份或者移民二代的身份,意味着国家公民这一身份并没有消弭彼此的心理隔阂,慕尼黑的枪击案凶手,之所以大喊“我是德国人”,想来也可能是因为平时就没被当成德国人对待。

  阿富汗少年的斧头似乎是个危险的信号,慕尼黑枪手“我是德国人”的呼喊说明德国国内暗流涌动。恐怖主义已经叩响每个国家的大门,因为全球思想和观念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那个比较稳定的“昨日世界”已经渐行渐远。从去年德国派出1200名军人到叙利亚反恐开始,德国其实就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了。IS在中东被打击得越厉害,它就越想把战火引入“敌后”。这是德国、欧洲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博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