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信息透明是地方债务规范化的前提

2016年08月0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宏观大势

  地方债并不只是简单的借钱还钱问题,它背后是经济结构紊乱、金融失序;而关键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财务信息要透明。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的财政状态就像是鸭子游水,水上不动,水下拼命,在悄无声息之间借了数十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只能靠后来人去偿还。这些债务体量巨大、风险暗藏,所以每有新闻出现,必然引发强烈市场关注。

  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近日出炉。据媒体初步统计,截至7月27日,今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达3.77万亿元,逼近去年全年3.8万亿元的总发行量。听上去十分迫切和着急。从构成看,2016年地方债额度由新增债券额度和置换债券额度组成。就上半年而言,置换债发行的比重比较高,超过七成,总额为2.81万亿元。新增债券方面,今年全国人大审批通过的全年规模为1.18万亿元,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规模达9631亿元,也就是说全年额度的八成已用尽。

  在这背后,是地方财政“压力山大”。巨额债务需要偿还,但收入来源却不乐观:“营改增”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而地方政府所能控制的土地市场,各地冷热不均,土地拍卖预期不稳定,此前的借债,又跟土地价格更紧密关联。

  地方债并不只是简单的借钱还钱问题,它背后是经济结构紊乱、金融失序。对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设定的建设现代财政的目标,地方债的运作模式差距巨大。实际上,地方债务问题千头万绪,关键的突破口在于政府财务信息要透明。

  地方债务问题分短期长期两个方面。短期看主要是为了“拆弹”,即用低息债(4%左右利息成本)置换各种不规范的高息债(8%以上利息成本),本质上还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前些年的借贷冲动兜底;长期看,则是如何探索地方负债法治化、规范化、市场化之路。

  有效实现上述目标,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地方财务信息透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账本就是一本糊涂账。从利率水平紧贴国债、评级均为最高级、财务信息很不透明等许多角度来说,地方债距离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地方财务信息要透明,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编制并公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作为主流财务工具之一,可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成本等综合财务状况与运营情况,为发债提供最可靠坚实的基础。当然它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发债,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提高经济治理水平都有巨大的好处。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早不是新鲜话题。学界近几年来早已经有李杨、马骏等几个小组在编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三中全会决议出台转眼已近三年,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雷声大雨点小,千呼万唤仍然没出来。建设现代地方政府债务体系,还需要面临许多考验,诸如谁来决策、如何实现市场化、怎样构建制衡和风控体系,等等。而以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财务信息透明化,是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

  □王培霖(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