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学强制“跑步打卡”,不如多建健身房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第三只眼

  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终究是属于个体选择的范畴,大学不能因为自负怀有善良的想法,就侵犯他人权利。

  据昨日新京报报道,为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2016年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不只是北师大,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推出“跑步打卡”。

  大学生体育素质差是事实。去年九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称,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有大学生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等状况。

  可锻炼身体与否是个人权利,大学不能因为自负怀有善良的想法,就侵犯他人权利。所谓“你之蜜糖,他之砒霜”。

  不管是宅在寝室里打游戏,还是日上三竿才起床,都是个人事务。除了体育课时间,大学没有强制大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权力。在本应崇尚个体独立、个人自治精神的大学,“跑步打卡”这样的事情,让我们感叹中国大学管理者并没有真正抛弃过时的教育思维,将大学生真正视为平等的公民个体。

  当然这不是说,面对大学生越来越差的身体素质,大学就只能无动于衷。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大学应该做的,是在宣传上多引导、在硬件上创造便利条件。宣传上除了多处张贴鼓励体育锻炼的横幅,还是应该多鼓励支持各种校内、校外赛事,以兴趣带动学生锻炼。

  另外就是要加大硬件投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受大学生欢迎的健身房,很少有大学去建设,或者,能够满足大学生们的健身需求。有意到健身房锻炼的同学,基本都是在外面办卡,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各所大学未来可以为学生们多建些健身房,既便利、又便宜的健身房会吸引更多同学去锻炼身体。

  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终究是属于个体选择的范畴,这本应是常识。看来,我们的大学管理者还是要多领会现代大学管理的精神,多一些对个体的尊重、多一些服务意识,如此,大学才能成为大家期盼的精神圣地。

  □新京报评论员 梁秀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