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水位超警58天,为有记录以来第3位;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75.3亿,占流域GDP的0.12%
新京报讯 (记者王硕)昨日下午,国家防总、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防汛抗洪情况及防洪形势。据介绍,至8月1日8时,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在超警12到29天后,全线降至警戒水位以下;至昨日8时,太湖平均水位在超警58天后,降至警戒水位附近。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75.3亿
国家防办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通报,截至3日14时,太湖平均水位降到3.81米,略高于3.80米的警戒水位。据了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太湖水位自6月3日起超警,历时58天,仅低于1954年、1999年超警历时天数,为有记录以来的第3位。
据苏、浙、沪三省份报告,除湖西区、杭嘉湖区部分地区遭受渍涝灾情,太湖环湖大堤等重要堤防、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未发生重大险情,没有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
今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75.3亿元,占流域GDP的0.12%。而同样发生大洪水的1991年、1999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当年GDP的6.7%、1.6%。
张家团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湖洪涝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华北、东北等地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据预测,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继续偏强、偏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活跃,全国降水总体偏多,长江上中游、黄河中游、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张家团说,当前全国正处于防汛最关键时期,超强厄尔尼诺影响仍在持续,拉尼娜已形成发展,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反常性、不确定性十分明显,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西南及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局地强降雨可能增多,突发暴雨洪水威胁不容低估。”张家团说,西南地区土质疏松,山洪地质灾害多发易发;西北地区经常小雨大灾,群众避险意识不足;华北、东北地区中小河流降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形成时间快,监测预报预警难度大。
■ 追问
1 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
1999年以来超警持续时间最长,但重要堤防、水库未发生垮坝、决口
新闻发布会称,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如何理解?
张家团说,今年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应该说是1999年来超警持续时间最长的。据统计,在7月的洪涝灾害中,长江中下游123条河流发生超警水位洪水,41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4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最大洪水。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超警堤段达1.1万公里,其中长江干堤超警河段达2950公里。
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中下游5省确保了重要堤防、重要水库未发生垮坝、决口,重要城市没有被淹,平原河网圩垸地区数十万受灾转移避险群众中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从而把灾害的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从全局看,可以说今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取得阶段性胜利。
当然,在这次防灾过程中,部分中小河流由于发生了超标准洪水,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一些区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险情、灾情和人员伤亡损失。
“太湖更不用说了”,张家团说,太湖从6月3日超警戒水位,7月3日超保证水位,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这种情况下,太湖的防洪大堤及河网圩垸区的一些重要堤防、重要设施没有出现重大险情,没有人员在洪涝灾害中死亡,整个太湖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和过去几次大洪水相比,也是最低的。
此外,太湖流域的城市,没有一座因长时间高水位出现堤防决堤漫溃等情况。“所以从太湖来说,做出这种判断也符合实际。”
2 为何华北、东北中小河流预报预警难?
地势基本没有过渡段,降雨产流时间短、汇流快,预报预警时间变短
“华北地区汛期,主要是在太行山东面和燕山南面易形成较大降水。”张家团解释说,华北的特点是从山区到平原基本没有过渡段,所以太行山的降水下来,马上就进入平原区,不像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来临前有较长的过渡期。
张家团说,降雨在太行山东部产生后,迅速产生径流。这也是海河流域洪水的特点。东北山区也有类似地区,产流时间短、汇流时间快,留给对洪水进行预报预警时间变短,“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科学的预报预警,难度很大”。
对于中小河流的预报预警,这些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2058个县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些雨量计、水位站,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易,标准不高,同时受资金的限制,投入量不是很大。发生暴雨、洪水时,这些设施采集的相关数据由相关人员报到当地的防洪抗汛办,办公室据此对基层作出预报预警,采取措施,疏散群众避险。
二是近几年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监测水平较高的水文站。张家团说,“目前全国10万多处水文站,这套体系采集的雨情、水情信息报送到国家防总只需要半小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