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大势
所谓流动性紧张,更可能是商业银行故意制造的假象,以此来逼迫央行放松流动性管理,甚至出台降准降息政策。
早先据市场人士透露,央行8月24日上午将开展900亿元7天期和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资金1400亿元,冲销日内1000亿元到期逆回购,实现资金净投放400亿元。加上23日开展的逆回购操作,两天净投放资金达到了600亿元。不仅如此,23日财政部、央行还开展了500亿元3个月期的国库现金定存操作,与逆回购形成了“双补水”。
虽然每个月的月末,都会出现一些流动性紧张现象,但是本月似乎稍稍严重了些。一方面,23日的逆回购中标利率持稳于2.25%,显示出银行对资金需求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本月24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也是2月中旬以来央行首次恢复开展14天期逆回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央行对缓解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矛盾的态度。
那么,市场的流动性是否真的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呢?笔者认为,这更可能是一种假象,或者说是商业银行故意制造,以逼迫央行放松流动性管理,甚至出台降准降息政策的假象。
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商业银行持续的货币规模投放,在资金形态上,已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对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大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在内的“重点客户”,过度投放信贷资金,且不考虑信贷风险,从而使资金向这些领域过度集聚;一极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处处以风险防范为名,盲目设置和抬高门槛。即便为了应付上级,也会以资金紧张,或故意制造流动性紧张为手段,逼迫央行放松流动性管理,向市场“放水”。而“放水”的结果,也并没有滋润到实体经济企业,导致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与市场流动性反向运行。
这意味着,所谓流动性紧张,表现为实体经济环节,是商业银行通过扭曲信贷结构,以及为了获得更多信贷资源而人为造成的。假如做一个试验,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能拿出巨额资金,用于在股市上牟利。市场流动性是不是紧张,商业银行心里清楚得很。
正因如此,央行一定要认清形势,看清商业银行制造流动性假象的动机,切不可轻易降准降息,上了商业银行的当。对商业银行来说,绝大多数都有足够的资金调控余地和调度能力,能够处理好流动性紧张问题。而多数商业银行,是在玩“狼来了”的游戏。只是这样的把戏如果玩多了,也就不好玩了。
对央行来说,此时需要做的,是先弄清流动性紧张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是否应补充流动性,补充多少流动性,而不是一紧张,就立即通过各种手段补充流动性。长此以往,会被商业银行牵着鼻子走。在市场流动性已经足够充裕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还是要以稳为上,不能轻易放松。
□谭浩俊(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