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再见瓦城》是曼谷的“牯岭街故事”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聚焦·威尼斯电影节】

  除了“柯震东复出之作”这一话题性,《再见瓦城》作为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影片,本身就足够惊艳。定居台湾的缅甸汉族导演赵德胤,将自己早就精确把握的乡土气息,成功融入到一个曼谷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之中,把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移民故事,引向爆发性的震撼结尾。

  导演准确把握“偷渡客”的日常

  柯震东吸毒被抓后的复出之作——理所当然成为了《再见瓦城》最大的话题性。可在此之外,于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这部影片,也算得上非常惊艳。定居台湾的缅甸汉族导演赵德胤,将自己早就精确把握的乡土气息,成功融入到一个曼谷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之中,把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移民故事,引向爆发性的震撼结尾。

  16岁到台湾念书并成为金马电影学院学员后,缅甸汉族导演赵德胤,就一步步地通过纪录片和剧情片,讲述自己的故乡记忆,虚构或再现着缅甸华人故事。

  果敢、佤邦、克钦、密支那、腊戍……这些以往只能出现于战乱新闻里的缅北城市名字,通过他非常写实的影像,让华语观众看到和认识了一群生活在边疆之外、与我们长相相似、饮食趋同、并且说着同样汉语的华人——缅北华人讲述的云南官话,是片中最常听到的对白,而作为非群众演员的柯震东和吴可熙两位主角,经过当地两三个月的生活体验,熟练说出的准确方言,也让作为云南人的笔者非常惊奇。

  影片中的主角们不停地泡面吃面、不断强调自己来自腊戍第五区,都准确还原着初来乍到的打工青年该具有的生活状态以及群体认同。故事发生于曼谷,也同样准确反映着泰国首都的生活物价和工资收入,可偏偏没有任何人们所熟知的曼谷地标,忙着讨生活而无暇逛大皇宫、四面佛、水上市场,这也理应是新到偷渡客的日常吧。

  故事脉络从温情到暴戾

  与杨德昌名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同的是,《再见瓦城》以赵德胤的御用女演员——吴可熙扮演的女青年视角展开。作为那个来自导演故乡腊戍的主人公,与柯震东扮演的同乡青年一道,乘吉普车偷渡到泰国。接下来,是可以推想的艰难打工历程和渐渐滋长的爱情。

  要在曼谷市区找到有着五险一金的正式工作,意味着得有居留身份。于是故事向着为获取这一身份而做出的努力、妥协甚至肉体牺牲而发展,这也让电影情节和气质靠近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同样关于“宁为玉碎的少年”面对“只能瓦全的世界”——经过忙碌而糟心的日常、偶然出现的转机后,来到让男主角阿东不可容忍的爆发点。

  从庸常生活的记录手法,用阿东吸食冰毒后愤怒的当代舞式激烈表演,到蜥蜴爬行杀戮进行的超现实主义场景,故事脉络也就像从温情脉脉的《天水围日与夜》来到暴戾丛生的《天水围夜与雾》。而伴着丛林里的吉普车和小摩托,又不免让观众进入到侯孝贤《南国再见,南国》中的热带气质之中。同样的,林强醒目的配乐,让影片悲剧性得到最终升华。

  《再见瓦城》的英文片名为The Road to Mandalay。瓦城,也是曼德勒(Mandalay)的昵称。故事本身并不涉及这座缅甸第二大城市,如此命名或许因为它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吉卜林在诗中写过,罗比·威廉姆斯在歌中唱过。

  □Seamouse(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