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萧太后河污染严重急需综合治理

  在北京城东南的朝阳和通州区界内,有一条叫萧太后河的人工河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笔记的记载当中,这条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但现如今的萧太后河,青黑色的河面上漂着塑料袋、水果皮等生活垃圾以及一些已看不出是什么的物体。河道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其中有一家卖门窗的商铺,直接在河岸边上焊接,钢铁碎屑直接落入到河道里。同时,岸边还有成堆的垃圾。河上河下遍布垃圾的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从来不见有人清理。

  此外,河岸两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排水口,沿河能够看到的有十多个。大多数直径都在30公分左右,最大的三个直径有近1米。村民指着几个正在往河道里排放污水的排水口说,这些污浊的浑水,日夜不停地排放,把萧太后河糟蹋得不成样子。

  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萧太后河的污染问题,还市民一条清澈的河流。 □赵志轩(市民)

  提升急救技能没有捷径

  前天是“世界急救日”,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不是天生具有的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培训,而且提升急救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比如,美国人的“急救能力和意识”之强,是通过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社会的完整教育培训过程历练而成。与其他公共安全应对能力一样,急救技能的实践教育培训,越早效果越好。

  相比之下,我们不仅缺失完整的社会化公共急救知识实践教育培训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急救知识教育培训,更是极度缺失。有多少学校将“急救技能”的教育培训,作为学生必修课?

  不要等到“急救日”才想起急救技能培训。唯有将急救技能实践教育培训落到行动中,贯穿公民成长每一个阶段,国民急救能力和意识才能不断提升。 □孙维国(市民)

  过街天桥不应成摆设

  据报道,北京有很多过街天桥。设计过街天桥的初衷是为了让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但由于设计上的诸多原因,一些过街天桥“不太靠谱”。

  比如,马家堡东路与西罗园路的交叉路口上新建了一座天桥,但很少有人走,原因是行人通过马路可走斑马线,爬天桥无异于“自讨苦吃”; 东单路口北侧的过街天桥台阶很多,走一趟天桥,相当于爬了几层楼。

  我家不远处有一座天桥,由于太陡了,并且都是台阶、没有斜坡,基本被冷落。倒是桥下的马路中央护栏被人扒开了一处豁口,市民宁愿冒着被车辆碰撞的危险从豁口横穿马路也不走天桥。

  过街天桥建了却无用,白白花钱,令人心痛。要解决天桥成摆设的问题,需针对天桥不同的“症状”开不同的“药方”:桥梁太高的改造安装电梯,台阶太陡的改造缓和一些。如此,过街天桥才真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今后新建的过街天桥,应尽量避免以上各种问题。 □常俊曙(市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