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天宫二号”升空,意味着中国在完成空间站实验任务路上终于迈开了步子。
9月15日中秋夜,也是举国欢庆阖家欢乐的月圆之夜,中国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拥有了首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
驻足太空、俯瞰地球,是航天迷们的终极梦想,伴随“天宫二号”升空,这份梦想离走进现实更近了一步。事实上,“天宫二号”并非出于全新设计,而是在“天宫一号”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但无论是技术成熟程度还是实验条件等方面,它都开始无限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舱。这也是其标志性所在:它叩开了中国空间站的大门。
航天梦得有“高大上”的科技支撑。“天宫二号”的技术水准,已接近欧美等太空强国水平,在不少技术环节还实现了超越。国内空间领域首创的模块化系统设计,可以确保它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这为未来长久居住太空打下基础。不止是空前提高的装载量和更加舒适的舱内环境,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天宫二号”搭载的全新配套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数量和安装复杂度,都达到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的新高度。
但“天宫二号”给人的期待,远不止于设备本身,它可能带来的丰富内涵才是核心。“天宫二号”将创纪录地在太空驻足长达33天。未来30多天里,“天宫二号”将搭载多种中国航天界最先进的设备,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几个关键任务,开创属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次”。像“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多样品材料空间生长实验”、“空间高等植物培养实验”等听起来有几分科幻的实验项目,将帮助中国完成一个个国际第一。
科幻归科幻,但它不会因“高冷”截断与民众的关联。“天宫二号”涉及的很多关键技术,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有望实现3000万年误差一秒的超高精度,提升日常出行中高度依赖的卫星定位导航精准度。“天宫二号”开展的其他应用实验,也都与民用技术直接相关,其实验成果可能辐射很多民生行业,如汽车零件、医疗器械甚至包装业、娱乐业等。
说起来,中国以往一直被排除在由美、俄等国主导的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参与的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外,毕竟涉及大量核心技术,关乎综合国力。“天宫二号”顺利升空,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应用发展新阶段,接下来就是更复杂的空间站建设了。根据计划,2020年前后属于中国的空间站将建设完成,到那时,中国或成功突围西方空间站技术封锁圈,那些利好也能更好地兑现。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则是完成空间站实验任务的一个开始,实现长久驻足太空的梦想,也不可能就此止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