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边赖旧账边筹新款 巴铁再逼理财监管革新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观察家

  巴铁们得以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边赖旧账,一边筹新款,不能不说是法律制度出现了漏洞。

  据报道,作为“巴铁”输血方——华赢凯来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一个多月来饱经媒体质疑,如今其多笔早期理财计划已经到期。公司不仅不予兑付,还通过承诺年化20%的高收益率要求投资者续签3个月。更有甚者,据称华赢凯来的一些营业网点还在继续宣传巴铁项目,1万元起步的投资计划依然在销售。

  这个年化收益率20%的项目值不值得续签不言而喻。其盈利模式不清晰,存在多处虚假宣传;之前的扩张具有借新还旧色彩;在各地成立的诸多项目公司以PPP工程名义,假借国家信用来集资。但这些项目多数尚未立项或亏损累累。作为一个前期投入巨大,但资金回流渺茫的财务项目,已经足够不靠谱了。

  然而,在货币流动性高度宽松,居民投资保值增值需求高涨的中国市场,我们几乎可以断言仍会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受惑掏钱。但这背后又将承载着多少“接盘侠”的血泪。

  我国一向对非法集资管制甚严。十多年前,即便是孙大午这样的正经实业家,在求贷无门之余,向职工乡亲募集资金,也酿成了刑事大案。而这几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裹挟下,另一个极端陡然出现:理财产品中种种乱象的肆意妄为,令人惊诧。

  像华赢凯来已经明确发生了投资计划不能到期兑付的情况,甚至员工工资都出现了拖欠,如果还在发售新项目,实为怪谈。须知《证券法》规定:若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即便是上市公司、中央国企也无权继续发行债券。有欠债不还记录的公司在申请贷款时自然也很难不被拒绝。相比之下,巴铁们得以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边赖旧账,一边筹新款,不能不说是法律制度出现了漏洞。

  巴铁项目的主要毛病在于资金运用合理性、自融自保等基本面,并非遭遇意外导致投资失败的商业问题。而其理财产品也多为期限性产品,不存在会诱发恐慌、触发挤兑等“可以不倒也要倒”的情形。

  故而,在此类项目被揭穿画皮之初,监管部门就应及时介入,对其资金运用、对外宣传等方面予以检查。若涉嫌用自知没戏的项目去非法吸收、占有他人资金,还可以刑事立案。事实上,相关部门的不予行动,并不会令项目老树新芽,反而给了内部人利用时间转移资产、甚至潜逃的机会。

  诚然,上述现象导致的弊端并不能直接产生对特定监管部门的问责。因为种种非传统理财机构,本身就是在我国分业金融监管体制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一行三会”的部际联系联动、分工配合机制还没有到位,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逻辑还未曾理顺。但人民的资产正被侵蚀,而代价则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监管体制的信心。减少推诿,在实现“管好”之前,先解决对各类理财机构“能管”、“会管”的问题,正是当务之急。

  □缪因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