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我们还是别把袁隆平当成“必胜将军”,更不能把他当作神来膜拜,要平常心看待超级杂交水稻测产成与败。
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第二次测产,近期在湖南武冈验收,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在专家组合议后,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立秋宣布了最终结果——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武冈示范片的测产未能通过验收。
没能通过验收是指,原认为“广湘24S/R900”具备每公顷16吨(每亩1067千克)的产量潜力,但武冈示范片在栽插、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收割时间等环节都出了问题,导致产量不如预期,被视为失败。
此次的测产是机械化收割并且出了一些问题,导致比平常的机械化收割产量偏低3%左右,同时又比人工收割产量偏低8%左右。但是,在机械化已经普及,以及其节约的人力成本对于抵消损耗绰绰有余的情况下,农业部要求现在的任何测产都必须采用机械化收割。因此,这一点并非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与水稻光能利用率有很大关系。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可达5%左右。光能利用率每提高0.1%,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此前在云南个旧的第一次测产结果达到了1088公斤,超出了预期,被视为成功。但是,袁隆平本人也认为之前测产的成功是沾了高原和特殊生态环境的光。也即在高原上水稻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因而达到了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的目标。而在代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域的湖南武冈,水稻的光能利用率较低。这是袁隆平团队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袁隆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2014年先后实现百亩连片亩产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中国超级稻育种目标,被科技界和舆论称赞。其本人更是获得无数官方和民间荣誉,成为朝野皆知的科技偶像。
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第二次测产的不成功向公众和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对待和评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和袁隆平本人的成功和失败。
我们还是别把袁隆平当成“必胜将军”,更不能把他当作神来膜拜,要平常心看待超级杂交水稻测产成与败。另外,这终归只是科技试验,即使成功也不代表中国水稻产量就会有大幅上升。从试验场走向现实,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张田勘(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