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波兰电影大师瓦依达:作品始终关注祖国命运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10月9日晚,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依·瓦依达(Andrzej Wajda)因病逝世,享年90岁。

  ■ 一种怀念

  瓦依达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历史的产物,艺术一旦脱离这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他的电影一直保持着国运即人运、人史为影史的高度,一次次不遗余力地勾勒着波兰人那荡涤不清的苦难,若要了解波兰的近代史,看瓦依达的电影,应是最佳选择。

  成 就

  波兰电影学派创始人

  成名作《下水道》讽刺华沙起义,以“逆子”姿态进入国际视野

  匈牙利人拉洛斯·杰莱斯的处女作《索尔之子》,是2015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在层出不穷并泛滥成灾的二战电影叙事中,这部讲述人类苦难但依旧年轻的电影,很多人误以为它以全新的视角来管窥那场浩劫。也就是通过集中营里运尸者的目光,来观摩一个弱者内心深处的泛法西斯倾向。早在1961年,就有一部电影同样反映了运尸者的命运,且更为悲怆,被剪发夺目后与法西斯同归于尽,他的悲剧英雄主义色彩酷似《圣经》中的斗士参孙。所以这部影片的名字就叫《参孙》,他的导演便是刚刚离世的波兰电影学派的创始人,波兰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导演之一的安杰依·瓦依达。

  波兰电影学派始于1956年3月,这一学派主要针对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抵触报喜不报忧的“粉饰”态度。像瓦依达后来执导的《大理石人》和《铁人》,都直指波兰政府当时的造神策略,而人一旦要从神坛上走下来,等待他的则是一场灭顶之灾。瓦依达是这场短暂、艰辛且又深刻的电影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1957年,瓦依达推出了他的成名作《下水道》。二战结束前爆发于波兰的华沙起义,在瓦依达极具表现主义风范的叙事中,成为了一场不见天日的徒劳之举。本片获得戛纳电影节特别大奖,让年轻的瓦依达以逆子的身份,颇为尴尬地进入国际视野。这之后的《灰烬与钻石》飘荡着更具宿命感的垂死气息,片尾垃圾场上纷飞的纸屑,宛若上帝视角的大俯拍,一个冒着热气的生命在逐渐冷却。主演齐布尔斯基因其冷峻又略带玩世不恭的风采被誉为波兰的詹姆斯·迪恩,迪恩的最后一部作品名曰《无因的反叛》,那么《灰烬与钻石》这部另类的谍战片则可称为“无因的退场”。

  作 品

  关乎历史和国家

  是映射波兰近代史的镜子,勾勒着波兰人的苦难

  不难发现,瓦依达的大部分优秀电影都是关乎历史的,都涉及庞大而沉重的国家意识形态问题。出身于军人家庭,又在战争中度过青春期的瓦依达,对他多灾多难的祖国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在瓦依达的电影里,波兰人在自己的家乡,却有着身处异乡的巨大失落感。而他那些不得善终的主人公,都是不折不扣的心力交瘁并透支性灵的旁观者,他们所演绎的是一段又一段被动的,任人宰割的人生。

  在瓦依达看来,波兰的近代史,并非由波兰人自己来完成,而是由他的近邻德国和波兰来共同书写和涂抹,好比臭名昭著的卡廷森林惨案。1940年春,在波兰的斯摩棱斯克共有4000多波兰的军官被苏联军队杀害,而其中就有瓦依达的父亲。与此同时,还有2万余波兰的知识分子、公职人员以及军人被苏联秘密地进行了毁灭性的清洗。苏联曾一度将这出人间惨剧嫁祸于德国法西斯,直到1990年,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惨案负有全部责任。2007年,已过80高龄的瓦依达以强烈的民族情感,极其冷静的笔触用影像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惨绝人寰的年代。片尾的大屠杀场景,以重复、机械的动作,让我们因生命终结时的高度雷同而不寒而栗。那个饱经苦难的民族仿佛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获得一种浩荡的“平等”,以及毫无个性色彩的整齐划一。

  创 作 观

  人都是历史的产物

  即使远走他乡,仍然对祖国有着含沙射影式的哀其不幸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波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也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波兰为世界电影画廊输出了无数彪炳史册的电影之子。如瓦依达的中学和大学校友,与他有过多次合作的罗曼·波兰斯基,以及与瓦依达创作观不尽相同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应该说,这二位在国际影坛所带来的影响要比瓦依达更具持久性和渗透性。两位电影大师的成熟之作都在泛人性的漩涡里,吟唱着更具普遍性的生命困局。而瓦依达则始终认为,离开了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自己就会变为无本之木,不系之舟。虽然在波兰电影学派偃旗息鼓后,瓦依达也不得不远走他乡。在这期间,他最为成功的作品是法国首席男星杰拉尔·德帕蒂约主演的古装大戏《丹东》,仍然事关革命与人性的冲突,仍然对自己的祖国有着含沙射影式的哀其不幸。

  瓦依达认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是一种装腔作势的,强不知以为知的虚渺。而他自己的创作观是应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而所有的人都是历史的产物,而艺术一旦脱离这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瓦依达的电影一直保持着国运即人运、人史为影史的高度,一次次不遗余力地勾勒着波兰人那荡涤不清的苦难,若要了解波兰的近代史,看瓦依达的电影,应是最佳选择。

  瓦依达的遗作《残留映像》讲一名画家兼教授在苏联统治时期受尽压迫,最后只剩下左脚和右手,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坚持自己的艺术良心。本片刚被提交为波兰参选奥斯卡外语片。也许去看看这部电影,是对瓦依达最好的纪念。

  □赛人(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