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还能坚持多久?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含英咀华

  从当前的美国国内政治态势看,不管哪个党上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此类侵蚀、抵消中国崛起影响力的策略都会对当权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日,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展开了对华首访,从杜特尔特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态度及双方沟通、协调的热络程度来看,这次访问有望成为中菲关系由谷底向高峰爬升的开端。而在另一头,杜特尔特明里暗里对美国的抱怨和指责,也让美菲关系逐渐退回到应有的距离。特别是杜特尔特让奥巴马“下地狱”的侮辱性言论,把后者推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该政府在菲保留外交遗产的意图,因为菲总统“换届”而遭遇重大挫折。

  目前,“再平衡”战略的经济之箭已成强弩之末,两党候选人都对TPP提出异议,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也一片喊打,该议案在奥巴马卸任前通过的几率已经明显变低。但从“邮件门”事件中透露的信息看,希拉里其实是TPP的支持者。如果她能胜选,该协议有望通过其他形式再次闯关。安全方面,成功游说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成为“再平衡”战略为数不多的结果之一。该系统的部署,让美国获得了以半岛为跳板、在情报信息和投送能力领域深入亚洲大陆腹地的机会。如果美国想在该问题上进一步做文章,加大牵制中国的力度,会有不小的回旋空间。

  实际上,不管选举结果如何,决定“再平衡”战略的两个主要变量并不会深度改变。一是中美关系的冷热,是关键变量。只有两个大国都能准确认知彼此在国际体系中的合理位置、承认并尊重彼此的合理利益诉求之时,这种在前沿区域抢夺盟友、谋求战略优势的局部竞争才能逐渐平息下来。对此,我们仍需耐心等待。从当前的美国国内政治态势看,不管哪个党上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此类侵蚀、抵消中国崛起影响力的策略都会对当权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一个变量是前沿“第三国”自身的选择。历史事实也表明,对于乐意充当强权对抗马前卒、在两个大国之间积极“选边”的一些中小国家而言,短期收益招之即来,长期而言却经常成为大国间倾轧的首个牺牲品。由此,处于这样一种地缘政治地位的国家,往往更愿意搞平衡外交和自主外交,不充当任何一个国家的廉价工具。

  杜特尔特热情访华,但之前还是先去了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战略摸底、稳定后院之意明显,与此同时,他一方面叫停美菲军演,一方面宣布保持美菲军事同盟,实际上并未走向“外交革命”,更多只是向传统回归而已。谋求合理空间是前沿国家的正当战略需求,但如果这些国家挟一方之力向另一方漫天要价,抑或过多地把外交目标与国内执政合法性问题捆绑在一起,则也是一种危险做法,弄不好会引火上身。

  今年以来,为了让自身政治遗产有更强的生命力,奥巴马政府一直在竭力帮希拉里辅选。毕竟只有让民主党继续占据总统职位,陷入泥沼中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才有延续的可能。

  □史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