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益食·乳业人物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益食·乳业人物访谈
下一篇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全球织网”打造高品质乳品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面对消费信心的缓慢回升以及进口乳制品的不断涌入,中国在从乳业大国向乳业强国的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国产乳业的整体突围过程中,伊利和飞鹤选择了两条各有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前者“全球织网”布局乳业基地与研发体系,用国际资源打造顶级好奶。后者则深耕本地化研发与创新,推出“更懂中国宝宝”的国民乳品。

  谈产业 品质提升是关键

  新京报: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13年来中国乳业历程,你会选择什么?

  张剑秋:我会用一组数字概括。13年前,全国牛奶产量1746.3万吨,13年后全国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一倍还多。可以说,13年前喝奶的人是少数;13年来中国乳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食品产业,乳品成为家庭必备品,不喝奶的人是少数。

  中国乳业发展,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品质”。以伊利为例,13年前伊利的营收是63亿元,13年后的今天,伊利营业收入已经超过600亿元,跻身全球乳业8强。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念,用创新、极致、服务、共赢的“品质思维”,打造“品质企业”。

  新京报: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国乳业?

  张剑秋:中国乳业当前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二是质量大幅提升;三是奶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比如伊利进入全球乳业八强。

  新京报:进口乳品不断涌入,你认为中国乳业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张剑秋:乳业全球一体化是大趋势,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既有资源的融合,也有创新的协同、市场的共享。怎样应对消费升级,达到社会对产品品质、功能、环保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乳制品,是全球乳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全球乳业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合作、协同与创新推进行业发展。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伊利通过开展“全球织网”企业战略,构建了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服务消费者。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办欧洲研发中心,与著名国际质量机构SGS、劳氏、天祥达成合作,共同提升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谈发展 “BASE”四大实践应对消费升级

  新京报:面对当前的乳业环境,你的企业未来会坚持和改变什么?

  张剑秋:中国乳业随时面临着新形势、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伊利集团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探索打造数字化运营体系,开发了“伊利大数据雷达平台”,覆盖了250多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的90%以上。通过这个雷达,可以精准地洞察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在升级,消费品质从“能温饱”变为“要吃好”,消费形态从“买产品”变为“买服务”,消费方式从“线下买”转为“线上买”,消费行为从“标准化”转为“个性化”。

  对于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新需求,我们总结出“BASE”实践,具体包含四方面内涵,分别是:品牌(Brand)、品质(All for Quality)、服务(Service)和体验(Experience)。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突破,把新产品、更高的品质、新服务和新体验提供给消费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