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这家国有钢企为何放下身段为民企代工?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财经刘言

  重钢与攀华的联营模式,其实暴露出了当前国企改革的艰辛,以及民企对参与国企改革的信心不足和缺乏相应的共识。

  以通过为民企代工求生的重钢,能否焕发新生,闯出一条血路和探寻出一个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既充满期待又颇感担忧。最近重钢股份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1~9月,重钢股份亏损30.9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1.9亿元,虽出现小幅减损,但依然未能走出巨亏漩涡。

  2016年4月18日,重钢与民企攀华集团签署一份联合经营的《来料加工协议》,明确重钢在未来三年内将采用联合经营的方式,为民企攀华集团的来料进行加工,产品的销售由攀华包办,双方共同分担最终收益或亏损。尽管目前重钢的业绩看,前三季度的亏损同比小幅回落,但要完成一年减亏、两年保本和三年盈利的目标,并非易事。

  重钢作为地方国企之身,能放下身段甘为民企攀华代工,反映国企在脱困之路上秉承了开放心态,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有进有出,新型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对国企来说,在产能过剩压力下,任何形式的脱困计划和模式,都应该是一种新型PPP模式的有益尝试,都应该允许国企试错,同样也应该在制度上和机制上,为国企脱困提供一个容错的创新环境。

  当然,重钢与攀华的联营模式,也是一种与现实妥协的产物。据攀华董事长李兴华介绍,在联营方案提出之前,重庆市政府的思路是攀华将重钢承包或租赁下来;而对民企来说,一旦承包或租赁,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必将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大面积裁员,协同整合重钢的难度会很大,同时也会引发外界对国资流失的猜忌。这印证了联营模式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诸如重钢这种身处产能过剩产业,并深陷巨亏的“僵尸企业”而言,单纯的联营模式充其量只是解决了现在“有饭吃”的问题,要真正促使其脱胎换骨,在其内部进行伤筋动骨的大刀阔斧改革是绕不开的。毕竟,单纯一个攀华集团的来料加工,很难完全有效解决重钢的生存问题,更难以奢望重钢的发展转型问题。

  同时,重钢只负责来料加工的生产,而产品的销售等由攀华包办,虽然减轻了重钢在拓展销售市场方面的压力,缓解了其库存压力等,但自身也让渡了一部分市场主导权,即一旦重钢对攀华来料加工的依存度占比过重,将削弱重钢对市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其实这是不利于重钢的转型升级的,何况攀华的订单也不能保证完全的稳定性。

  重钢与攀华的联营模式,其实暴露出了当前国企改革的艰辛,以及民企对参与国企改革的信心不足和缺乏相应的共识。联营给人的感觉是,民企与国企的合作还是一条腿迈进去了,一条腿还在外面的试探。

  这警示了在国企的脱困改革方面,思路还需再清晰,思维还需再开放一些,一些国企因为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因而不敢贸然大刀阔斧地施行减员增效的改革,而这归根结底还需要公司职能的进一步清晰化,即若各级政府能有效完善其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职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而非将这些责任更多地交付给国企,让某些业已处于巨亏、且僵尸化的国企承担更多的稳就业等公共责任,或可能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刘晓忠(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