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人
器械费用高,手术的总费用才能提高,才能养得起人。这其实也解释了,医院为何乐衷于引进昂贵的器械——器械虽然成本会高一些,利润空间也相应增加。
近期,医疗器械领域的反腐引人关注。据媒体报道,以心脏支架为代表的医疗器械,进入医院时,须各处打点。成本一两千的心脏支架,经过层层打理,到患者手中,就变成了两三万。
直观来看,流通环节太多,中间成本太高,这是医疗器械昂贵的原因。从生产厂家,销售代表,再到医院院长、科室主任,他们全都依附在患者身上,赚着昧良心钱。医疗器械“打理费”曝光后,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真有这样的阴谋吗?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打理费”。
在任何商品领域,中间环节是帮助降低成本的。菜贩辛辛苦苦,把蔬菜从田间地头运到菜市场。这样做的后果是,消费者买菜更容易,而不是更难。手机生产出来以后,经销商层层流通,那也是降低了消费者获得手机的成本。
这个道理到了医疗器械领域,并没有失灵。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供给方面,医疗器械的供应非常市场化,既有国内产品,也有进口器械,竞争激烈。很多医疗器械的销售推广都是采用“免费试用、后续收费”的模式,这明显是买方市场常见的销售策略。既然卖方竞争激烈,价格应该是趋于降低的。
再回过头来分析市场需求。由于医疗服务具有很强专业性,医生在使用何种器械,价格高低方面,可以说拥有绝对话语权。医院的体制性问题,会反映在医生身上。目前的医疗服务没有完全开放,重点医疗资源尤其大型手术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要承担“公益责任”,接受政府的定价指导,包括普通疾病的挂号费,也包括手术费用。比如说,一台手术收费多少钱,医院不仅要上报总价,还要费用明细,接受政府的收入分配指导。
一台手术的费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药品,消耗品和器材费用,医护员的劳动费用,医院管理费。医护人员的劳动费用较低,通常只占10%。而一台费用5万元的心脏支架手术,往往要十几名医护人员工作一整天,这还不包括术前会诊、术后查房。这笔五六千元的手术劳动费,摊到个人头上只有一两千元,甚至几百元,实际并不高。在医院里做手术的医生,通常都受过漫长的医学教育,医院要给他们付高薪,才能确保医疗水平。这样的手术费分配,显然低估了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
院长为留住人才当然要给医护人员合理收入,而这笔钱无法通过每一台手术费用体现出来,只能以手术补贴、加班费用、季度奖金等来发放。而钱从哪儿来?医疗器械是很大一方面。器械费用高,手术的总费用才能提高,才能养得起人。这其实也解释了,医院为何乐衷于引进昂贵的器械——器械虽然成本会高一些,利润空间也相应增加。这和饱经诟病的“以药养医”是同一模式。
也正因此,医院采购的实际掌权者们,面对医疗器械销售代表们,往往并不希望降价,而是希望把医疗器械的价格往上抬。所以,医疗器械的价格,实际是由医院推高的,而非销售环节。
□菁城子(资深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