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一家企业债券违约本是常态,市场也自能消化。但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其轻易包装推送,却会令风险放大,波及诸多本不应波及之人。
侨兴集团下属公司发行的3亿多元私募债违约,连锁引发互联网金融巨头蚂蚁金服公司旗下的招财宝将私募债拆分出售、又通过所谓个人贷产品将私募债予以不断变现流转,中间还夹杂了保险公司所谓信用保证保险,甚至又出现了假保函争议。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互联网金融创新”转眼切换为各方的扯皮不已。直至27日晚间,浙商财险公告称,将于次日开始赔付侨兴违约债券。
总体而论,此案案情复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发行人、互联网金融平台、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线线牵,法律争点星罗棋布,相对独立的几个领域被杂糅进了一套交易流程中。但这个游戏对投资者们来说是不是有点太“艰难模式”了?招财宝的注册身份只是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又是谁给了他们如此资本挪移的权利?
一是私募债怎就进了互联网金融?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各种债券本来各有生存之道,只不过利率、风险、发行对象、交易平台也会呈现相应多层次分布。侨兴私募债只能通过不太出名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发行,其本身由于债券信用等级低、风险大,挤不上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等高级平台。事实上,这种债券还游离于“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外,风险比俗称“中国版垃圾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还高,而互联网理财平台的使用者多数抗风险能力较弱,二者怎就对接上了?去年9月证监会向各地政府金融办公室行文,要求管制区域性股权市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销售企业私募债之行为。但目前看来,存量产品数量依然不可小觑。
二是普通投资者如何玩得起私募债?对私募债和防止非法集资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产品认购人不得超过200人。侨兴私募债总额10亿元,即便分批发行,最低认购额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运用“互联网思维”把认购份额拆零,1万元一份就行了吗?虽然当年余额宝集合大家的闲钱打造巨型货币基金,操作模式类似,但投资对象的风险性却有天壤之别。
三是私募债可自由变现为“个人贷”吗?“变现”是招财宝的一项重要金融服务,即用户可将自己在招财宝持有的财产作为担保,向其他人借入资金。这使得以年为期的私募债仿佛也能变得和余额宝一样随时取现。但余额宝取现是卖出货币基金,钱货两清,后续风险消除。而变现是借贷,用户还得还钱。原本计划是等私募债发行人还了钱后,私募债投资人拿钱换自己的个人贷。现在源头水干,不知多少人的芝麻信用也要受累。
四是本案中的那些信用增强措施管用吗?的确,多家银保机构在交易流程中现身,但不仅这些金融机构互相推诿,它们本身有无履行能力也值得怀疑。虽然浙商财险忽然宣布开始赔付违约债券,不过据报道,浙商财险去年账面资金不到3亿元,能否有效清偿,仍然值得关注。而众安保险又能否成为最终风险兜底人呢?据系统设计,每个个人贷可无数次变现成新的个人贷,蚂蚁金服旗下的众安保险仅为每份个人贷按0.1%收费,其自身净资产不过六十多亿元,但由于业务量大,保证保险金额也已在二千亿元。这不禁让人想起2009年金融风暴中最终向政府求援的美国保险巨头AIG,当初正是以信用违约大量保险著称。
简言之,一家企业债券违约本是常态,市场也自能消化。但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其轻易包装推送,却会令风险放大,波及诸多本不应波及之人。比起侨兴债如何善后,互金平台如何治理其在产品设计、推广、销售、保障中的黑洞,更加重要。
□缪因知(法律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