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怀念
人们呼唤有更多像刘晓光一样的体制内企业家,一方面加大所管理企业的改革力度,支撑起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成为深层次改革的推动者,助推新体制的建设。
1月16日晚间消息,后经王巍、刘春等多位微博大V在微博证实,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去世,终年62岁。刘晓光被称为“92派”的代表人物,陈东升、俞敏洪、朱新礼、冯仑、潘石屹、易小迪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开始形成一个逐渐独立的企业家阶层。按照经济学家熊彼得的说法,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为重要的特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家,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和人格主体。从经济角度看,这个阶层的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效应,早已世所公认。而从社会结构来观察,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的优化,意味着这个阶层的崛起正在推动社会治理的变革。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世界观察新兴经济模式的窗口,与这一群体的崛起不无关系。
不同于过去30多年间市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粗放型环境,今天的世界,靠低要素价格赚钱的日子正在成为过去。随着经济全球融合的深度推进,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特别是,当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沉重的命题时,企业家们显然不应仅仅满足于个体的先行,还应谋划如何以群体的名义发展壮大,尤其是在自觉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的层面上,更需要身体力行。
刘晓光、任志强、王石等近百位企业家,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个以促进企业家群体共同关注环保等公共议题、凝聚企业家力量、弘扬企业家为社会付出精神的公益社团,也从此进入到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与其他企业家区别的是,刘晓光是身在国企的改革派人物,曾经尝试引入美国的黑石等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此改变首创的单一国有体制,但最终未能如愿。刘晓光很推崇万通的股权结构,国企泰达占股30%多,民营公司占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自然人股东。他认为这种混合国有、民营、个人股东所有制的企业更有生命力,约束力更强。这不正是当下国企混合制改革的方向与趋势吗?
刘晓光身上所闪现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在于他让首创变成千亿级企业航母,更在于他的合作精神、平等互惠意识,以及对于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规则,有相当的认同。在当下中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各据半壁江山的背景下,围绕“国进民退”以及“民退国进”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双方在市场认知、合作共赢上还存在太多障碍,人们呼唤有更多像刘晓光一样的所谓体制内企业家,一方面加大所管理企业的改革力度,和其他企业家一道,支撑起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成为深层次改革的推动者,助推新体制的建设。
当然,正如刘晓光被称为“戴着镣铐跳舞”,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一起出钱做生意”那么简单,还包含着国有经济体与民营经济体合资经营、合股运作,合力监督、共守契约等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内涵和形式,这是一种更为繁复的产业资源重置、商业机遇重新挖掘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建立在新经济、产权要素、法治秩序背景下的现代工商模式的更新改造。这个更新改造的过程,很大意义上,将决定中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交融过程中,能否建立起从观念到行为、从价值理念到经营方式都与时俱进的现代工商业文明形态。
于此,无论是刘晓光所指向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还是潘石屹、冯仑等民营企业管理者群体,以及负责顶层设计的相关主管部门,不可不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远见,争取为更多的新刘晓光、新冯仑涌现,创造开放自由的大环境。
□远山(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