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书评周刊·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小说真实性与虚构性的讨论

2017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文学批评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一档名为“21分问答”的电视问答游戏节目,在节目开始前将问题的答案透露给形象和气质俱佳的大学教授查尔斯·凡度伦(Charles Van Doren),以塑造电视偶像,维持收视率;作弊被揭发后,教授的个人声誉与电视台的公信力严重受创。时至今日,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观众不会再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类似的,在小说诞生之初,读者也很难适应它的虚构性。三个世纪过后,今天的小说读者不会再因其“虚构”而愤怒。一方面,恰恰是小说的虚构性给读者造成了“怀疑搁置”(the suspension of disbelief),让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享受故事;另一方面,小说的真实性也构成了区别小说好坏的重要标准。现代小说兼顾虚构性与真实性的方式,第一,是将单纯地模拟真实世界转变为夸张地描摹真实世界;第二,是通过将故事范围缩小到单一主体,无限接近“真实”,直至真假难辨。而现代读者更是成了小说的“共谋”:即便识出小说中的谎言,依然视其为真实,并乐于被欺骗。这或许是小说长盛不衰的心理根源之一。(《纽约时报》,1月15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